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場),市直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樟樹市2023年中央財政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3年10月2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樟樹市2023年中央財政地膜科學使用回收
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為切實推進全省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減少農田地膜殘留污染,根據《財政部關于下達2023年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預算的通知》(財農〔2023〕22號)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2〕3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的要求,以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導向,以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為抓手,聚焦全市主要覆膜地區、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加強地膜全程監管和執法,完善地膜回收利用和分類處置體系,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全市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種植習慣和地膜使用特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區域、分作物明確工作目標、實施重點和政策措施,分步有序組織實施。
堅持科學使用,合理減量。規范使用地膜產品,科學使用地膜覆蓋技術,加強地膜減量替代技術示范推廣,合理減少地膜用量,提高地膜回收量。
堅持典型引領,試點帶動。采取試點先行與典型推廣相結合方式,集中打造一批示范樣板,發揮輻射帶動效應,穩步推進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工作。
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地膜生產銷售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回收利用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方積極性,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地膜污染防治工作。
二、區域概況
(一)自然資源概況
樟樹市地處贛中,跨贛江中游兩岸,境內以平原低丘為主,境域國土面積1290.99平方千米;有耕地90.65萬畝,其中水田65.61萬畝、旱地25.04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7.81萬畝,有林地21.84萬畝;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霜期較短,日照充足的特點;年均氣溫17.7℃,年降水量1710.7毫米,年日照為1718.2小時;無霜期273天左右;無論是土壤狀況和氣候非常適合藥材以“三子一殼”的生長。
(2)區位優勢
樟樹是中國藥都,樟樹藥業始于漢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2013年7月,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藥都”稱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被認定的“中國藥都”。樟樹藥幫與京幫、川幫并稱為全國“三大藥幫”,一大批身懷絕技的中醫中藥能工巧匠活躍在中華大地,形成了歷經1800多年不衰獨特藥文化,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瑰麗元素。
(3)產業發展規模。
1.中藥材種植業。截至2022年底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帶動產值超100億元;現有百畝以上基地155個,千畝以上基地40個、萬畝基地1個、種苗基地6個。種植品種以“三子一殼”為主,中藥材年產量約11.6萬噸,產值約22.5億元。樟樹中藥材方面現有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基地13個、國家星火計劃龍頭企業創新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樟幫中藥飲片炮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承擔骨架科技攻關計劃和中藥飲片標準化建設項目各1項,制定國家行業標準(江枳殼)1項,發明專利112項。目前已引進專業技術人員2125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6人),完成新品種引進6個、新技術推廣6項,培訓職業農民350人。
2.中藥材加工業。至2022年底,全市有醫藥企業406家,其中中西成藥及原料藥生產企業19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35家,藥品流通企業53家,中藥材種植及初加工企業16家,醫藥研發和產業發展企業10家,保健食品、器械、化妝品、消殺產品生產企業221家,保健食品、器械、化妝品、消殺產品銷售企業52家。全市醫藥產業集群營業收入突破千億關,達1007億元,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83.14億元;醫藥線上流通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5.93億元;第51屆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成交額201.6億元,中藥材專業市場實現交易額近百億元。全行業上繳稅收7.33億元,其中仁和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2.37億元,上繳稅收5.01億元。
3.中藥材市場交易。樟樹市中藥材專業市場是江西唯一的中藥材市場,占地235畝,藥材交易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連續舉辦54屆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江西(樟樹)第54屆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吸引了全國各地參會、參展醫藥廠商超1萬家,參展品種超3萬個,線上線下參會人員超千萬人次,交易額達216億元。其中,江西(宜春·樟樹)醫藥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全省共有16個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簽約金額68.62億元。
三、目標任務
(一)試點目標
2023年,在全市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10500畝,其中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10000畝,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500畝。全縣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5%以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進一步健全。
(二)重點任務
1.科學推進加厚高強度地膜應用。針對果蔬、煙草、中藥材等主要覆膜作物,支持推廣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強度地膜,降低農民綜合使用成本,提高農民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的積極性,從源頭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其中,加厚高強度地膜覆蓋使用時間和力學性能指標應不低于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13735-2017)中I類耐老化地膜有關要求。產品原材料中不得加入再生料以及國家明確禁止使用、不利于作物生長和有害土壤的助劑,總灰分控制在0.5%以內。
2.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針對花生、蔬菜、煙草、芋頭、馬鈴薯、水稻等適宜作物,在開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效果評價基礎上,支持有序推廣符合《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35795—2017)要求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3.加強地膜科學使用。綜合考慮區域水熱資源條件和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兼顧地膜覆蓋投入與作物產出效益,因地制宜示范推廣一膜多季或多茬使用、秸稈覆蓋替代等技術,減少地膜用量,提高使用效率。
4.健全科學高效回收利用體系。充分考慮區域地膜用量和分布,科學合理布設廢舊地膜回收網點,鼓勵回收網絡與可再生資源、農資銷售體系等相結合。對于分揀成本高、不宜資源化利用的,推動納入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置體系。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提高機械化撿拾比例,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公益性崗位人工撿拾機制,構建以舊換新、生產經營主體(農戶)上交、第三方機構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機制,規范回收標準和回收價格,結合實際統一建立使用回收臺賬,建立健全符合當地實際的廢舊地膜回收機制。
四、資金支持方向
按照《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23〕11號),支持對象主要是承擔項目任務的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其他相關單位。中央財政按照加厚高強度地膜30元/畝、全生物降解地膜60元/畝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全市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10000畝,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500畝,補貼資金33萬元,補貼用膜期間為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先報先得,補完為止。各所在鄉鎮(街道)負責核實統計承擔項目任務對象具體情況,要求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或全生物降解地膜面積大于100畝,有符合要求的地膜采購憑證、地膜使用佐證圖片。
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不少于1次宣傳培訓,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條例》;按省級要求落實地膜覆蓋適宜性評價、農田地膜殘留監測等績效評價具體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落實主體責任,建立由農業農村、財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項目實施,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主體實施、農民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技術支撐、資金使用、政策扶持和項目運行等保障機制。
(二)規范資金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及時撥付項目資金。資金執行進度到11月底應達60%,原則上次年6月底完成。各鄉鎮(街道、場)要采用適當形式公示補貼發放情況,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三)加大監管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規定,加強地膜全過程監管。按照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等四部門《關于轉發進一步加強農用薄膜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和市場監管、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等部門的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非標地膜、不按規定回收廢舊地膜等違法行為。
(四)強化科技支撐。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專家,加大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模式的研究和推廣運用。針對不同氣候條件、不同農作物、不同用膜方式開展配套農藝措施和裝備的研發推廣,加強地膜覆蓋適宜性評價、農田殘留地膜監測等績效評估,提出地膜使用科學化、減量化的技術措施,形成一批技術規范和標準。
(五)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組織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宣傳活動,結合地膜科學使用的政策舉措、經驗做法和典型范例等內容,組織編寫印發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宣傳手冊,主動答疑解惑,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引導各主體廣泛參與地膜回收工作,進一步增強地膜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自覺履行回收的社會責任感。
六、效益分析
(一)改善土壤環境。殘留地膜可阻礙土壤水分疏導,導致耕地減產?;厥绽脧U舊農膜,可改善耕地質量和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等,有效地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鹽堿緩沖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制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二)增加產量。回收廢舊農膜后,種子不會再受到殘留地膜的影響導致無法出苗,出苗率會進一步提高,達到90%左右。如使用可降解地膜更利于保溫、保墑,可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產量。
(三)改善生態環境。農田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是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促進生態良好發展和廢舊資源再利用的顯著措施,是確保農村環境清潔、搞好農村節能減排、建設美麗鄉村,帶動農業增產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樟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0月27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