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街道、場),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樟樹市計劃建設“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24年4月1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樟樹市計劃建設“四融一共”和美鄉村
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我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根據全省“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統一部署,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推進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申創縣建設為切入點,大力建設“生態休閑山水帶”“綠色農業產業帶”等主題示范帶。
二、工作內容
著力打造“四融一共”先行片區建設,沿G533形成中藥材種植示范帶,沿葛玄路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帶,沿清萍公路發展鄉村治理示范帶,沿G105規劃城鄉融合示范帶,安排100個村莊整治建設點,努力把樟樹市建設成“全國以特色中藥材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示范樣板,以工促農引領區,以城帶鄉先導區,贛文化復興標桿區,農文旅結合創新區,善治鄉村樣板區,綠色鄉村示范區”。
(一)做大做強中藥材,帶動產村融合示范帶
深化落實中醫藥強省戰略,全力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在吳城鄉、劉公廟鎮、洲上鄉等G533沿線鄉鎮強力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大抓落實、狠抓項目”活動為契機,千方百計挖掘種植用地潛能,盡最大努力推進中藥材種植,以“贛十味”“贛食十味”為重點,優化種植品種,重點推進樟頭紅、九牛草、香艾草、黃精產業發展,推進中藥材產業示范建設。立足中藥文化內涵和生態優勢,推動中藥材產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努力實現“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將吳城遺址、塘下中藥材觀光基地串點成線,開發藥膳農家樂,著力打造中藥養生旅游休閑基地,打響“古邑藥鄉”的金字招牌,真正讓產業活起來、讓群眾富起來。
(二)因地制宜治村莊,打造景村融合示范帶
以村莊整治為抓手,聚焦和美鄉村建設,健全村莊長效管護機制。持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充分發揮森林生態公眾服務功能,大力培育森林康養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大力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細化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鄉村旅游品牌創建、精品民宿發展等方面的獎補扶持力度,盡快推動閣山民宿項目落地建設,支持店下花石谷露營民宿項目不斷豐富業態,優化服務。支持、指導閣皂山景區不斷深化建設改造、豐富業態,提升周邊鄉村旅游點進入條件和配套服務質量。加大宣傳引客力度,提振民宿產業經濟發展信心。積極引導開展鄉村旅游節慶、民俗文化體驗活動,營造“四季有景、月月有聲”的發展氛圍。力爭通過村莊整治輻射帶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營業收入突破1億元。
(三)農民主體占主導,發展三治融合示范帶
完善村民理事會等協商自治機制,議事監督范圍由村莊整治逐步向鄉村發展、建設、治理等領域拓展,探索“三治”融合新路徑。創新完善積分制、清單制等政策措施,力爭到2024年底每個鄉鎮(場、管委會)至少有30%的行政村推廣運用積分制。積極保護開發利用傳統村落、古代建筑、名人故居、農耕風俗等地方特色,推動傳承歷史文化與融入現代文明有機統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加大對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的治理力度,積極協助辦好全省和美鄉村籃球大賽、美麗鄉村健康跑等群體活動,發展繁榮農村精神文化建設。
(四)穩慎推動促發展,規劃城鄉融合示范帶
結合“十個一、八個有”建設內容,村莊整治聚焦城郊周邊、景區周圍、國省干道沿線,進一步優化布局中心村,科學編制建設規劃,以城鄉接合部和鄉鎮集鎮周邊為重點,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水、電、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水平,縮短城鄉差距,基本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全面帶動鄉村產業興旺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等“四度”提升。重點圍繞“八個有”(富有所產、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托、娛有所樂、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訴有所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力滿足農村群眾現代文明生活需求,避免資源閑置和投資浪費。推動公共資源向鄉村延伸,引導生產要素向鄉村聚集,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美其美、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新格局。
(五)開辟路徑重政策,實現共同富裕示范帶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開展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深入推進創業孵化基地提質升級,落實農民創業貸款免息、貼息政策。加快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等小微經濟體,積極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覆蓋面。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和農村各類資產,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大力實施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增收三年行動,確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速高于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三、建設原則
“四融一共”示范村由屬地鄉鎮(街道、場)作為業主單位組織實施,實行公開招投標,確定施工方。一是申報原則要科學、公開、合理選址,明確項目建設規劃和建設內容,嚴格入庫、嚴肅紀律、嚴格把關,項目確定后原則上不再調整。項目申報按照文件精神要求與我市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原則,不符合“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要求的村莊不納入建設范圍。二是補助原則要根據規劃設計和預算來確定補助標準。
四、實施步驟
(一)調查研究。2024年3月底前,相關鄉鎮要圍繞“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內容進行細化和落點,從農民最迫切的現實需要入手,謀劃推動普及普惠、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關鍵要事。根據實際情況充實創建內容,延鏈壯鏈,制定創建計劃。
(二)編制規劃。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總規劃,相關鄉鎮擇優聘請規劃設計單位開展策劃、規劃編制。要根據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和“空心村”現狀,分類推進整治建設,集聚提升類村莊重點推動改造提升,強化產業支撐,吸引要素匯聚,增強輻射和帶動能力;城郊融合類村莊要重點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特色保護類村莊重點推動保護利用,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要尊重鄉村歷史、文化和生態,堅持求真務實,輕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留住鄉風鄉韻鄉愁,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2024年3月底前要明確工作任務清單、項目庫及投資概算、年度創建品牌和月度工作安排,編制完成后報縣級領導小組審定。經同意實施的項目由各鄉鎮(街道、場)完成項目前期手續,按照“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的原則推進,對省級品牌創建要加強與省、宜春市溝通銜接,補齊短板,完善申報材料。
(三)精心組織。落實鄉鎮(街道、場)屬地責任,“四融一共”整治村點確定后,相關鄉鎮(街道、場)安排分管負責同志掛點幫扶示范村點,推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按照“立項→預算評審→發包(招投標采購)→施工設計”程序,組織項目的具體實施和管理。組織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和管護,各類項目規劃設計、預結算、竣工驗收,需村民理事會成員簽字認可。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引導農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項目謀劃、項目實施和項目管護全環節。
(四)強化運營。屬地鄉鎮(街道、場)按照人才振興的要求,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培養聘請一批運營主體。同時聘請國內知名運營團隊,根據鄉村產業、生態、人文等不同特點,對重點沿線、重點村莊進行精準定位、策劃設計、包裝運營,采取運營商招引投資商等方式,推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重大項目市場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結合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建共享“四融一共”和美鄉村。
五、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成立樟樹市“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街道、場)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各相關鄉鎮(街道、場)和各有關單位專門組織熟悉規劃編制、產業發展、項目立項、土地申報、工程監管、預算審核等方面的干部高效推動工作。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支持“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的政策與措施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舉措,促進項目穩步發展和資源合理配置。
2.機制保障。一是督查調度。按照“時間表、任務化、責任人”的形式,倒排工期,對項目建設和政策落實進行督查調度,定期通報,狠抓落實;二是考核制度。將鄉村建設工作任務及支持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綜合考核體系,作為鄉鎮(街道、場)、部門、個人評先評優的依據。
3.資金保障。一是全面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市財政部門統籌各類配套資金,做到統一整合資金、統一安排項目、統一使用資金,確保資金使用、項目建設優先傾斜“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各鄉鎮(街道、場)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群眾等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捐助、認建等形式,參與示范帶建設;二是創新“三農”投入機制。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助力,保障“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需求;三是強化市場運作。鼓勵引導縣屬國有企業和社會工商資本參與建設,全面激活農業農村市場和各類生產要素。
4.宣傳保障。采取多樣形式,大力宣傳“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等,在電視、報刊、微信、網絡等主流媒體開展宣傳,展示“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的經驗做法和顯著成果。
樟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11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