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F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有部署。基層是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第一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公共安全的主戰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2024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對標制定我省《若干措施》,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
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有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制定實施《若干措施》,進一步明晰“誰來干”“干什么”“怎么保障”,對于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十分必要。
三是守護人民生命福祉有需要。近年來,全省深入實施治理強基戰略,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取得務實成效。但一系列災害事故表明,基層是應急管理體系中極關鍵的一環,也是當前最薄弱的一環。制定實施《若干措施》,就是要系統總結基層好的經驗,緊盯突出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揚優勢,筑牢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二、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共七個方面20條措施。
一是完善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圍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理順應急管理體制、完善網格治理機制、健全責任落實機制,提出原則上縣(市、區)由擔任黨委常委且負責常務工作的政府副職分管應急管理,鄉鎮(街道)由黨委副書記或擔任黨委委員的政府副職分管應急管理。推動應急管理站和消防所等場所“應消合一”。將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融入基層網格治理,積極探索網格治理創新。
二是建強基層應急管理專業隊伍。圍繞打造過硬應急管理隊伍、提升綜合執法隊伍水平、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出鼓勵以設區市為單位實施基層應急管理特設崗位計劃??h鄉兩級可在現有綜合執法隊伍人員編制總量內,適當加強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綜合執法力量。推動市縣專業森林消防隊向“一專多能”綜合性搶險救援隊伍轉型。
三是提高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水平。圍繞注重風險辨識管控、強化智能監測預警、狠抓隱患排查治理,提出縣(市、區)相關部門要定期辨識、分析、研判本行業領域安全風險,并與鄉村共享信息,鄉村要動態摸排上報風險。推行“群眾參與、網格員查報、網格長審核”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
四是強化災害事故應急準備。圍繞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充實應急物資裝備,提出各村(社區)要編制簡明實用的應急預案,繪制轄區風險隱患分布圖、安全轉移避險路線圖,制定重點崗位應急處置卡。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每年至少組織1次綜合演練。支持建設救災物資儲備點。
五是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質效。圍繞強化應急指揮值守、科學開展先期處置、做好災后救助評估,提出推動縣鄉兩級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全覆蓋。規范涉災部門值班值守,完善重要時段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隊伍聯合值守機制。抓實突發事件接處警工作。推廣安全生產責任險和農房保險等。
六是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圍繞廣泛開展安全宣傳、充分利用群眾力量,提出加強安全宣傳整體統籌、分類實施和細化監管,鼓勵打造安全生產、消防和防災減災救災主題宣傳體驗場所。健全“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
七是夯實基層應急管理支撐保障。圍繞推進標準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注重科技賦能,提出健全地方性安全標準,加快基層應急力量配置、物資裝備、應急標識和各類應急場所設施等標準化建設。優化應急狀態下應急管理工作經費和專項經費審撥程序。提高“三斷”等極端狀態下的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2021年印發的 《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與《若干措施》不一致的,以本《若干措施》為準。
(來源:江西省應急管理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