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單位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在“四個責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安全生產責任鏈條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當前,我市生產經營單位一線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責任缺失、安全技能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一線從業人員“三違”行為是導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普遍成因。我市就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專門作出政策性規定,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根本”重要論述的創新性舉措,抓住了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環節和矛盾主要的主要方面,有利于規范和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壓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一、一線從業人員包括哪些人員?
一線從業人員主要包括直接從事生產作業活動的生產班組負責人和崗位員工等。一線從業人員是履行其安全生產責任的直接責任人;生產經營單位要切實扛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責任、加強管理、監督考核等。
二、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是什么?
(一)生產班組長是班組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本班組的安全生產全面負責:
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統籌發展和安全、經營與安全、效益與安全;
2.每班召開班前會,開展班前安全教育,告知班組作業區域的安全生產風險點、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做好技術交底;
3.掌握班組人員的安全培訓及持證情況和風險點,加強班組安全培訓;
4.嚴格執行本單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各項工作制度,組織開展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檢查或交接班檢查;
5.定期對班組作業區域進行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對于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隱患及時向上級報告;
6.督促班組人員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制止“三違”行為;
7.對作業中發生的險情、突發事件及時報告,組織初期應急處置人員疏散逃生,并采取措施保護現場;
8.組織實施防火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工作,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暢通;
9.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本單位規定的其他職責。
(二)崗位員工認真履行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
1.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
2.參加安全學習及安全培訓,掌握本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從事特種作業的必須經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3.參加班前會,認真開展班前、班中、交接班安全隱患排查,確保崗位作業區域內相關機械設備、用電、環境等保持安全狀況;
4.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或本單位應急值班室;
5.對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現場制止不安全作業行為;
6.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現場;
7.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8.熟練掌握應急逃生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9.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本單位規定的其他職責。
三、生產經營單位如何壓實一線從業人員責任?
(一)完善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建立健全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崗位員工覆蓋所有管理和操作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建立完善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班組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
3.建立班組安全聯鎖機制,班組成員互為安全監督員,互相糾正違規違章行為;
4.建立內部安全生產監督考核機制,推動各個崗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
(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力度。
1.保證安全培訓教育、配齊專業技術人員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
2.加強從業人員勞動保護,配齊并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安全防護用品;
3.依法為全體從業人員購買工傷保險,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4.關注從業人員的身體、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心理疏導、精神慰藉;
5.加強對一線女職工特殊時期(生理期、孕期、生產期、哺乳期)的安全健康保護。
(三)確保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有效。
1.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
2.推動全員參與風險辨識,提升從業人員風險意識,增強風險辨識和預控能力;
3.實現“一崗一清單”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化、標準化、常態化、科學化、信息化;
4.使用“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實施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信息化管理。
(四)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1.落實安全風險告知,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如實告知一線從業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2.落實安全作業確認,在作業或者工作交接班前,必須對人員、物、環境、安全措施、工作指令等進行確認;
3.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按規定建立應急救援和消防組織或者確定專兼職應急救援和消防人員。
(五)加強危險作業管理。
1.履行作業管理程序,對動火、吊裝、臨時用電、受限空間(有限空間)、高空等危險作業均需辦理作業許可;
2.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
3.實行特殊作業現場監護制,對危險作業確定專人進行現場作業的統一指揮和管理,指定人員進行現場安全檢查和監督。
(六)加強應急處置和事故處理。
1.發現事故隱患及其他不安全因素或者生產安全事故后,應當立即向現場負責人或者應急值班室報告;
2.積極配合搶救工作,防止事故發生及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4.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事故調查報告的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七)發揮車間主任(工段、區、隊長、項目經理)作用。
1.車間主任(工段、區、隊長、項目經理)是本部門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要保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2.至少每月召開安全專題會議,做好員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深入排查安全生產問題隱患,組織整改,直至消除;
3.執行本單位外來施工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對危險作業按職責權限下達作業指令,指派專人進行現場作業監護;
4.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妥善保護事故現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救援。
四、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方面要怎么做?
(一)健全完善教育培訓機制。
1.建立健全廠(礦)、車間(工段、區、隊)、班組三級安全培訓體系,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
2.對未按計劃和要求參加培訓的員工,不得安排上崗;
3.對從業人員崗前、崗中(含轉崗和復工)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4.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單位要完善和落實師傅帶徒弟制度。
(二)強化全過程培訓教育。
1.加強崗前培訓,經過廠(礦)、車間(工段、區、隊)、班組三級安全培訓教育,保證安全培訓時間。
2.加強崗中培訓,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的,應當重新接受車間(工段、區、隊)和班組級的安全培訓;
3.實施新工藝、新技術,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或新的生產環境時,應當制定方案對有關從業人員重新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
4.使用被派遣勞動者、實習生和新上崗的臨時工、合同工等的,需進行強制性安全培訓,方能安排上崗作業。
(三)教育從業人員遵守基本規則。
1.督促從業人員在作業中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
2.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人傷害和不讓他人受到傷害;
3.做到“五個須知”:須知安全生產重點部位,須知安全責任體系,須知安全制度規程,須知風險隱患和防范措施,須知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4.克服“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僥幸、麻痹、偷懶、逞能、莽撞、心急、煩躁、賭氣、自滿和好奇。
五、如何推動落實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
(一)健全考核監督機制。
1.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實施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對“三違”行為進行查糾和懲處;
2.建立運行不安全行為管理制度,對不安全行為從業人員進行幫教,幫教合格方可重新上崗作業。
3.鼓勵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文明示范崗創建活動。
(二)落實獎懲措施。
1.從業人員不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責任,發生“三違”行為的,采取批評教育、重新教育培訓或者依法依規降職降薪、撤職、罰款等懲處措施。
2.違章人員經教育懲戒后仍不改正的,應當調離崗位,特別嚴重的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3.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重大責任事故罪、危險作業罪等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4.從業人員在提出安全生產合理化建議、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給予獎勵。
解讀人:吳國輝 電話:0795-7364506
樟安辦字〔2022〕31號-關于樟樹市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實施意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