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鄉
簡介
中洲鄉位于樟樹市的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市區54千米,全鄉總面積56.3平方千米,下轄12個村(居)委,84個自然村,11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722戶,總人口1.93萬人。
境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西北面吳平圩、門樓里、馬子山為漢至隋初吳平縣城城址,另有初唐始建的金繩寺遺址,北面有始建于北宋中期的琵琶橋。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干部群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鄉村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穩步提升,全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1至9月,該鄉完成財政收入4958萬元,占全年任務的82.7%。近五年來,該鄉先后獲得了全省計生依法行政先進鄉鎮、宜春市信訪先進單位、宜春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宜春市優秀便民服務中心、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該鄉以農業為傳統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引導農民發展水稻、花生、油茶、食用菌、蕎頭等農作物。到目前,已建立5百畝連片油茶種植基地2個、萬株苗木基地1個、食用菌示范基地1個。同時,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先后引進培育樟樹老窖酒業、南湖印刷、德勝化工等工業企業,進一步壯大中洲鄉經濟發展能力,加快中洲全面小康建設步伐。
門牌樓里笑迎八方
“中洲插竹又編籬,路似桃源境最奇”由中洲鄉集資修繕的門牌樓表達了中洲笑迎八方客的豪爽,更表達了中洲走出去勇探富強文明和諧宜居的新中洲的決心與信心。
琵琶橋古樸雋美
“上有龍骨橋,下有石山橋,中有琵琶橋。頭戴蒙上頂,腳站金殿街,左有獅子抱日,右有犀牛捧月。”始建北宋中期的琵琶橋歷經千年風雨依舊承接著蒙河兩岸人民的生產生活。
走訪慰問貧困戶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中洲鄉建立健全“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包戶” 定點掛鉤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確保對貧困戶的幫扶全覆蓋。圖為該鄉黨委書記宋安福在貧困戶張貴平家中走訪慰問。
食用菌長勢喜人
依托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幫助指導,成立了西塘食用菌合作基地?;夭扇 罢?研究所+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進行生產經營,按照“三統一”原則,實現全村產業扶貧對象全覆蓋,力爭村莊有勞動能力的26戶58人精準扶貧對象明年全部脫貧。
紅薯加工紅紅火火
中洲鄉積極培育特色產業,甘竹村20多戶貧困戶依托紅薯種植加工,每年每戶增收3000多元,真正實現“一村一品富一村”的發展理念。
石橋新村煥然一新
以前的石橋村地勢低洼,遇到大雨就出現內澇,村民們生活越過越窮。近年來,該鄉利用土地增減掛、危房改造等項目采取連片整體模式讓石橋村煥然一新,第一批新安置房已有42戶入住,第二期36戶將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住上新房的村民付火芽高心地說:“喬遷新居,讓大家生活越過越好?!?/p>
樟樹老窖酒業
樟樹市第一家鄉辦民營酒業在這里順利改制,自2002年改制后,樟樹老窖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加大產品研發,努力打造特香型白酒典范。依靠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信譽,“樟樹老窖”商標品牌先后榮獲江西優質酒、江西名酒、宜春市知名品牌、江西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
南湖印刷包裝有限公司
近年來,中洲鄉招商引資效果顯著,先后引入江西南湖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清江畜禽等多家大型企業,為中洲本地居民帶去了新的致富之路。
幸福院義診
在中洲鄉幸福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派出專業醫療服務隊給30多位老人測血壓、量血糖,并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
青年志愿者扶貧幫困小分隊
由鄉鎮年輕干部、學校青年老師以及醫院年輕醫護人員組成的青年志愿服務小分隊用他們的青春和激情帶給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愛與溫暖。小分隊先后開展送溫暖、幫扶孤寡老人、文明勸導等活動20余次,真正實現中洲干民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