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街道、場)、市減災委成員單位:
現將《2022年全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樟樹市減災委
員會辦公室
2022年2月21日
樟樹市2022年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要點
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要論述,貫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新理念為根本遵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攜手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樟樹的精彩華章營造良好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堅持高效協同,全面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
(一)健全組織體系。樹立“大安全、大減災、大應急”理念,學習借鑒設立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等現行經驗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在減災委框架下組建若干專業委員會,建立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健全責任體系。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責任體系,明確黨委和政府自然災害防治責任,強化責任落實。開展自然災害評估和防范責任追究,確保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責任落到實處。(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工作機制。以應急管理綜合考核為抓手,組織涉災部門發揮專業優勢,有效開展災害監測、風險普查、風險會商、災害預警、科普宣傳,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分工明確、責任銜接、齊抓共管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格局。(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堅持突出重點,全面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四)積極實施“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規劃。聚焦“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重點項目,統籌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建設,分解年度任務,細化工作清單,加強要素保障,動態跟進、定期調度,促進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整體提升。(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合力打好風險普查“評估區劃”攻堅戰。高質量完成自然災害風險普查調查任務,全面摸清全市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和抗災能力底數,加快完成試點評估區劃,統籌推進單災種和綜合評估區劃,形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和防治區劃圖。圍繞全市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工程建設及重點行業領域需求,推動普查成果轉化應用。(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堅持預防為主,全面提升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水平
(六)開展災害綜合風險會商。加強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研判,健全多部門人員、多領域專家參與的綜合風險研判機制,做好中長期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趨勢分析,結合歷史災害情況,提出更加有效的防范應對措施。(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有效實施風險監測預警。氣象部門要加強監測預報,災害性天氣來臨前,應急、水利、林業、自然資源、農業等部門要加強會商研判,形成水旱、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等災害預警信息,利用廣播、電視、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等多平臺多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和風險提示。市級減災辦要定期會商,分析研判中長期自然災害風險。推動“黨建+應急管理”系統應用與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業務深度融合,確保預報預警、避險轉移、救災救助等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進監測預警信息化。依托“智慧應急平臺”,實施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信息化,聚焦山洪地質和洪澇災害等應急響應、救援指揮,推動構建精準避險轉移安置“一張圖”。(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堅持兩個至上,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九)提升災害應對能力。針對災情發展趨勢,根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積極爭取江西省啟動救災應急響應和救災資金支持。強化災后應急救助、冬春生活救助、受災群眾集中安置等政策創制,突出受災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細化救助方案,實行精準救助,加強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有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扎實推進因災倒房重建和冬春救助。積極推進全市由應急部門實施的因災倒損房恢復重建任務,適時調整因災倒損房補助標準,幫助受災群眾開展重建工作。指導各鄉鎮(街道、場)做好冬春救助工作,及時編制我市冬春需救助報告和工作方案,努力爭取上級冬春救災資金,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提高農房保險市場化水平。抓好《農房保險實施方案》落實,加強部門協調,遴選一批理賠服務好、群眾口碑好的農房保險承保機構,推動農房保險全面鋪開。積極探索適合我市的巨災保險模式,讓受災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堅持多措并舉,全力做好應急物資保障工作
(十二)健全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推動出臺應急物資儲備管理相關制度,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和管理模式。根據上級最新制定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規模(分級)方案,明確庫房、管理用房、室外貨場、晾曬場等硬件建設內容和必要技術裝備。增加關鍵裝備和重要物資戰略儲備,提高應急物資保障水平。(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加快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積極爭取各方支持,推動樟樹市綜合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庫建設。加強鄉鎮(街道、場)應急物資儲備能力建設,運用江西省黨政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整改成果,按照有關文件規定開展物資儲備工作,確保主要救災物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同時,向多災易災地區前置救災物資,做到有備無患。(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優化應急物資調運機制。加強應急資源管理平臺有效應用,及時錄入完善相關數據信息,健全綜合應急力量、物資、裝備等資源快速調撥、調派機制,實現科學化統籌、信息化管理。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建立應急物資快速調運聯動機制,開辟應急物資調運“綠色通道”,打造應急物資穩定、快速輸送系統(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堅持培本固基,加強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十五)夯實基層工作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局、省政府辦公局《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借鑒萍鄉、吉安、萬載等地設立應急管理所(辦)做法,明確鄉鎮和功能區一個機構承擔應急管理工作,每個村(社區)設立應急服務站(點),并分別組建一支不少于30人和10人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確保到2022年上半年,所有鄉鎮(街道)和功能區實現“六有”、行政村(社區)實現“三有”。(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強風險隱患信息與災情信息報送。按照市級組織、鄉級為主、村級配合的原則,完善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管理制度,用好國家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系統,確保發生災害征兆時,災害信息員能夠立即報告情況,協助避災避險,努力實現災害風險隱患信息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同時,建設好管理好災害信息員隊伍,持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補貼和優惠通信套餐政策。建立健全災情會商制度,與水利、氣象、農業、自然資源等涉災部門實時會商,強化報災組織管理,確保災情及時、準確報送。(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開展綜合減災示范單位創建。加強對示范單位創建過程的常態化、專業化指導,嚴格檢查驗收標準,堅持“好中選優、寧缺毋濫”,力爭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個、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個。(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市消防救援大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持續推動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納入國民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課程,納入市委黨校干部培訓主體課程,著力提升領導干部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常態化開展安全宣傳“五進”和“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等活動,支持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教和體驗基地建設,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任務分工:市減災辦牽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信息公開形式: 主動公開)
樟樹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12月24日印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