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工業園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抓好非公企業基層黨員隊伍建設,以“紅色動能”推動園區經濟發展持續向好。2024年,樟樹工業園區全年實現營收263.33億元,增長6.78%,增速較上年前移10位,工業增加值增長11.76%,較上年前移15位,規上企業平均利潤率6.78%,較上年前移2位,年度綜合考核省級開發區排名第八。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總體情況
園區現有“三有”非公企業近230家,職工約9000人左右。園區黨工委下轄非公企業綜合黨委管理服務單建黨支部66個,聯建黨支部16個,擁有非公企業黨員457人,其中流動黨員116人,入黨積極分子62人。2023年園區機構改革后,共發展黨員41人,其中企業高管15人,專技人員11人,一線班組工人9人,本科以上18人,目前組織覆蓋率為51.6%,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安全環保等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顯著增強。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嚴格發展程序,確保質量根基。嚴格執行“5大步驟25個環節”發展流程,實行全流程紀實管理,委派黨建指導員列席黨員大會監督指導,確保材料規范、程序合規。注重政治標準,對發展對象開展入黨動機審查、政治審查及廉政審查,2024年排查并整改問題2項,確保了黨員發展程序的嚴肅性和嚴密性。同時,在2024年成立了工業園區青年人才黨支部、重點項目聯建黨支部,覆蓋了園區新增企業、項目,目前共接納黨員9人,培養積極分子5人。
2.強化教育培訓,筑牢思想根基。線上引導黨員職工登錄“學習強國”、共產黨員網拓展學習深度和廣度;線下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專題培訓等形式深化教育。近2年,組織發展對象培訓班4期252人次。積極指導基層黨支部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如“重走紅色足跡”“黨課開講啦”等,增強黨性修養。
3.創新活動載體,激發隊伍活力。推行“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創建,設立示范崗82個,黨員先鋒小組31個,引導黨員在技術攻關、安全生產等崗位亮身份、作表率,主動開展了“黨建+業務”融合活動,如德上黨支部的“黨員領銜項目攻關”、納弗堂黨支部的“技能比武大賽”,藍恒達黨支部的“隱患排查小分隊”、重點項目黨支部的“項目手續幫代辦”等特色活動。目前,各基層黨組織共上報開展“我為企業辦實事、我為群眾辦好事”活動共115例,推動黨員成為企業創新發展、園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力量,展現了基層黨員在非公經濟領域的新擔當、新作為。
4.深化雙向培養機制,優化隊伍結構。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不斷深化“雙培養”工程。目前,園區67個單建黨支部中,企業出資人擔任書記有19人,高管擔任書記有29人,近2年將20名技術能手、業務骨干發展為黨員,15名黨員提拔至管理崗位,在園區非公黨建領域初步建立了黨組織與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共同學習、定期溝通、重大事項會商等雙向互動機制。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黨員培養發展和非公企業職工管理制度存在差異。非公企業員工普遍存在“候鳥式”流動現象,尤其是在規下小微企業,黨員工作變動頻繁導致組織關系難以接轉,形成“口袋黨員”“隱形黨員”,部分優秀青年員工因企業穩定性差或對黨組織認同感不足,游離于組織之外。
二是黨員發展程序與年輕職工的職業規劃存在差異。黨員發展流程需經歷1年以上積極分子考察期、1年預備期,全程至少2-3年。而年輕職工(尤其是90后、00后)職業晉升窗口期短,企業內部崗位競聘、技術認證等機會往往要求1-2年內出成效;且政審、檔案調取等環節需穩定工作單位配合,但年輕職工跳槽頻繁(平均在職周期2-3年),導致培養記錄中斷,導致部分優秀青年因“入黨周期長”選擇放棄申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當前“兩個覆蓋”攻堅工作,重點向小微企業、新落戶企業、新建項目等群體延伸,注重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建黨組織。
二是優化培養鏈。緊盯深化“雙培”工程,指導非公基層黨支部結合企業實際,分類分層次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提升發展黨員精準度。
三是強化作用發揮:推廣“黨建+項目”“黨建+服務”模式,推動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科技創新中再立新功,為非公經濟領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