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運營,進一步推進供銷集配“三化”建設。規范“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中心,統一鄉鎮網點標識。充分利用現有鄉鎮網點網絡,加快升級,延伸村級網點,布設165個村級網點。擴展鄉鎮網點服務方式,發展特色農村電商,開展網絡直播、村居團購等新興業態,擴大農特產品銷量和快遞的上行量。
(二)抓對接,力爭冷鏈物流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主動服務好省供銷冷鏈物流項目,協助解決贛中農批二期破產清算工作以及冷鏈物流園項目設計、規劃等前期建設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同時,借助省冷鏈項目落戶建設,積極發展我市鄉鎮冷鏈集散網點,依托我社基層資產,與省供銷冷鏈公司加強合作,在我市16個鄉鎮和若干行政村建設將快遞、快消品、農產品、農貿四類商品流、物流集成的經營網點,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縣鄉村三級配送體系。
(三)抓服務,力爭進一步推動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主動對接好省供銷中醫藥銷售云科技平臺、中藥材現代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項目,力爭2022年項目簽約,我們將做好對接服務,促進省供銷中醫藥銷售云科技平臺落戶樟樹數字經濟產業園,充分發揮省供銷云科級公司技術和平臺建設的科技優勢,結合樟樹400多家藥企、藥商的實體產業優勢,快速打造中醫藥產業“買全國,賣全國”的線上銷售平臺。補齊我市中醫藥銷售云科技平臺短板、弱項,推動我市中醫藥發展。
(四)抓示范,進一步加快基層社提升改造步伐。繼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學習周邊優秀縣社基層社改造經驗,加快改造提升吳城、洋湖、永泰供銷社。挖掘現有基層社資產潛能,積極開展日用消費品銷售、農副產品銷售、農資銷售、土地托管、農業科技咨詢培訓、測土施肥等業務。同時,抓住全市“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建設為契機,開展快遞物流、電子商務等業務,助力當地的鄉村振興。
(五)抓聯合,進一步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繼續深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利用現有的農資經營企業、基層社、惠農服務中心等網點,采取托管式、訂單式、合作式等多種形式,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專業化服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