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市行政審批局圍繞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指標,打造一等政務服務目標,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推動政務服務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點工作及主要成效
(一)強化黨建引領,服務大局更有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扣“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核心任務,錨定“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以創建政務服務模范機關為抓手,扎實推進“三強化三提升”工程,打造“四強”黨支部,實現黨建賦能“放管服”改革,以實際行動助力建設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市。構建“1+1+N”(即機關黨支部+窗口黨支部+N個黨員服務或攻堅小組)黨建體系,設置黨員服務窗口、黨員示范崗,組織開展機關支部和窗口黨員“一句話”公開承諾服務、錯時延時預約、黨員志愿服務、高頻事項全流程幫代辦等服務。把辦實事、解難事作為工作落腳點,切實解決一批企業、群眾急難愁盼事,政務服務大廳日均服務企業、群眾近3000次,辦結事項1100余項。2024年獲評宜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23年度市直機關創建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先進單位、2023年度市直機關“四強”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二)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更有方。一是聚焦一站式服務,實現流程更“簡”。深化“一窗綜合受理”改革,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發證”的模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今年以來累計共受理各類業務1626009件,群眾滿意率98%。積極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單位應用“一件事”系統為群眾服務,目前,全市“一件事”總辦件量達45301件。二是聚焦多元化需求,實現服務更“優”。推進“市縣同權”“縣鄉聯辦”“鄉村隨身辦”,持續優化政務服務體系,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市縣同權”窗口,在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綜合服務窗口,施行“縣鄉聯辦”改革,持續推動63項村(社區)事項鄉村“隨身辦”,99項事項“縣鄉聯辦”。實行“小贛事”幫辦代辦服務,為3.5萬人次提供異地受理、咨詢導辦、網上申報、準備材料等“幫代辦”服務,提供打字復印、企業印章、郵寄證件等30余萬元免費服務。三是聚焦數字賦能,實現辦事更“快”。加大電子證照和“贛企通”宣傳推廣,積極推廣“贛企通”平臺應用,推動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準推送、快速兌現,累計為477家企業兌現惠企資金約1.53億元。通過宣傳引導企業自主用、窗口示范指導用、志愿服務幫助用等形式,努力提升電子證照應用率;截至目前,電子證照應用率21.04%。推行工程建設審批數字化申報改革,聚焦審批全流程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從“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入手,推動企業辦事在網上只需提交一次材料,相關審批部門單位在線完成審批,統一簽發電子證照和批復,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成本,加快項目審批進度,助力項目盡快落地實施,實現由“紙質申辦”變“數字智辦”轉變,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和精簡審批材料各達50%以上。四是聚焦增值化改革,實現效率更“高”。梳理涉企服務事項清單113項,以企業辦成“一件事”為主線,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建設企業綜合服務專區,拓展政策、金融、人才、科創等涉企服務重點領域,為產業提供項目落地、企業開辦、工程建設審批、財產登記、惠企政策兌現以及涉企經營審批等“全鏈條”服務,今年以來辦理涉企服務3000余件次。
(三)落實一網選中介,公共資源交易更規范。全面落實一網選中介,2024年以來,共有728個項目通過網上中介超市公平高效選取中介服務機構,中選金額共3893.7萬元,節資1889.32萬元。全面推行“互聯網+招標”形式,切實減輕企業運行成本,防范化解各類交易風險。2024年1-10月,共完成交易項目166場次,成交金額超20.12億元,增收(含節支)超18748萬元。推進“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模式。1-10月,完成不見面開標97場,遠程異地評標主場94場,遠程異地評標客場148場。市政府采購中心共代理完成6個項目,成交金額1870.84萬元,節支196.87萬元。
(四)強化訴求辦理,12345熱線服務更有效。推行《樟樹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閉環管理工作制度(試行)》,對群眾訴求辦理各環節實行全流程閉環管理,進一步規范辦理流程。1-10月份,辦結宜春熱線平臺下派熱線工單21509件,同比增長30.75%,按期辦結率100%、滿意率為98.65%。有序組織開展市政府領導干部就地接聽熱線電話活動10期,共受理群眾訴求79件,均已按期辦結,經回訪,無不滿意的接聽件。強化協調跟蹤督辦。重點對權責不明、管轄爭議、重點未解決等訴求問題加大協調督辦力度,今年以來,共組織召開協調推進會9次,向市政府辦提交專報7份,提請督辦函2份,推動一些相互推諉、久拖不決等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二、特色亮點工作
扎實推進“一表同享”改革,切實為基層減負。一是精簡梳理表單,按照“能減盡減、能合盡合、能優盡優”的原則,對收集的700余張表單,進行逐一核實精簡整合,最終將社會保障、社會治理、濟困救災等表單整合成151張表單,并導入“一表同享”系統,實現“多表合一、多報合一、多系統合一”,表單精簡率達78.4%;二是匯集治理數據,通過部門整合和鄉村完善等渠道,整合民政、殘聯、社保、醫保、公安、住建、不動產、市場監管等部門單位數據,按照“人、房、企”等專題建設基層數據庫,已收集原始數據270萬條,治理清洗后導入平臺128萬條,夯實數據共享基礎;三是扎實推進應用,分別組織部門單位和鄉、村干部,進行一對一實操化培訓,先后舉辦業務培訓24場。同時,積極推進場景應用,已實現高齡老人補貼、城鎮低保等20個應用場景填表報數,完成民政、殘聯、社保等18個部門單位業務報表梳理,暢通填表報數渠道。
三、2025年工作打算及安排
1.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一是結合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全面提升“一門通辦”水平;二是結合“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提升數據共享水平;三是結合數字化政府建設,全面提升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水平。四是結合增值化服務改革,全面提升幫代辦服務水平。
2.精細化公共資源交易。加強與公管辦、各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系,服務好各方主體,加緊建設采購類項目詢標系統,加大內部管理,強化“一網選中介”,推動限額以下財政性資金項目100%從網上中介超市選取,選出公平和效益。
3.全力做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加強部門間的配合銜接,強化協調聯動,及時高效處置平臺受理的群眾訴求。嚴格執行月通報機制,要求各承辦單位建立內部工作責任制,堅決杜絕推諉扯皮、應付了事等引起企業和群眾不滿意或差評事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