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應急管理工作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汲取新余“1·24”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教訓,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防范各項工作,切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確保了全市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形勢總體平穩。
一、總體形勢
安全生產方面:全市發生1起一般生產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比持平,安全生產態勢總體平穩。
自然災害方面:全市累計降雨量1781.4mm,較歷史同期均值1589.2mm偏多12.09%。汛期共出現9次較強降雨過程,分別于6月10日啟動防汛四級響應、6月25日啟動防汛預警響應。全市遭受了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全市受災人口約43041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39人,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19人,農業受災面積約563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3563萬元。
森林防滅火方面:全市沒有發生森林火災,無人員傷亡,榮獲“2024年全省森林防滅火‘平安春季行動’先進縣(市、區)”稱號。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黨建引領帶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局黨委高度重視機關黨建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機關黨支部及時出臺工作計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4年學習重點內容安排,嚴格落實黨課制度、按時交納黨費,常態化志愿服務助力創文工作,積極配合開展鄉村振興和聯創共建,向臨江鎮楓林觀村委撥付3萬元、向臨江鎮徹埠村委、前祝村委和淦陽街道清江社區撥付2萬元幫扶資金。
1.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的重要講話精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等作為黨員教育的重要教材,傳達并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年共學習6次,同時利用好“學習強國”“江西干部網絡學院”“應急管理干部網絡學院”“黨建信息平臺”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學習教育。
2.深化作風建設。我局堅持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與應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實。引導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全局干部職工參與文明志愿者活動736小時;組織開展志愿活動2次,活動時長達226小時;參與文明出行勸導共計689人次;組織志愿者在淦陽街道清江社區中南名苑小區打掃衛生共計89人次;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在國家、省、宜春市和樟樹市主流媒體、信息發布平臺上投稿,全年共刊發宣傳稿件88篇,其中《中國應急管理報》6篇、省廳網站14篇、宜春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宜春市應急管理局網站43篇、《今日信息匯要》《樟樹政務信息》信息報送21條、國辦約稿1篇、宜春市委《今日信息匯要》上稿1篇,省委《每日要情》1篇、創文辦《創建文明城市簡報》上稿1條。
3.注重廉政教育。局黨委始終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印發《2024年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重點內容安排》《樟樹市應急管理局黨紀學習教育工作安排》《樟樹市應急管理局“弘揚樟幫精神,續寫樟樹輝煌”干部作風整頓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全年黨風廉政建設總體要求、責任目標、考核內容,扣緊責任鏈條,壓緊壓實“一崗雙責”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局黨委書記給全體黨員干部講授《學好黨紀黨規 嚴守紀律底線——以嚴明紀律保障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紀律廉政黨課;組織局全體黨員干部到臨江鎮廉政教育中心參觀學習,開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集體學習活動,組織全局干職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知識競賽,以賽促學、銘記于心。
(二)筑牢安全紅線,提升全民安全意識
1.高位推動抓落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防范工作,第一時間傳達并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政府黨組會先后19次聽取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或分析安全形勢,部署安全防范工作,自覺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宜春市關于安全防范工作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市委、市政府領導321人次帶隊檢查督導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場所338家次,查處問題隱患525條。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固本強基提升本質安全水平“1+7”政策文件體系的通知》,對省“1+7”政策文件體系逐一細化工作要求,并配套印發推動安全生產固本強基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意見責任分工方案和“三管三必須”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明確部門工作任務,各部門單位安全生產職責。
2.表揚先進立榜樣。為表揚先進、樹立榜樣、鼓舞斗志,召開全市應急管理暨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表揚了2023年度32個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32名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并與各鄉鎮(街道、場)簽訂《安全生產責任通知書》,壓實安全責任,有力形成應急管理工作合力。
3.宣傳教育不放松。一是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主題,市減災辦組織市減災委有關成員單位在藥都公園舉行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教育活動,發放防災減災宣傳資料10000余份,發送公益短信44000余條。二是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聯合33個單位及企業在酒都文化廣場開展“安全生產宣傳集中咨詢日”活動,參與群眾26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接受咨詢600余人次,22個鄉鎮(街道、場)及濱江新城管委會分別設立分會場,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安全宣傳咨詢活動,營造了“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濃厚氛圍。三是開展安全知識培訓。開展一期煙花爆竹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培訓、一期安全生產監管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共計228人參訓;聯合市消防救援大隊開展2期電氣焊作業人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共276人參訓。四是開展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樟樹市久安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開展了11期特種作業培訓,共計480名學員參訓。五是開展災害信息員培訓工作。舉辦全市災害信息員培訓班,各鄉鎮(街道、場)共51人參加。
(三)夯實安全責任,織密織牢安全防線
1.深入推進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治本攻堅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共排查重大隱患175條,已完成整改173條;開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專題安全教育培訓186場,培訓6142人次;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546場,培訓16553人次;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宣貫190次,宣貫覆蓋4915人次;督促小型生產經營場所、經營性自建房、老舊住宅小區安裝配備早期火災報警和滅火裝置1356個,打通應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車通道210個;查處電焊等特種作業崗位人員無證上崗作業1人,開展應急逃生演練企業600家次,生產經營單位建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275個;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企業251家,選樹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標桿企業單位32家;幫扶指導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573次,行刑銜接移送司法機關1人,責令停產整頓20家,曝光、約談、聯合懲戒企業149家,公布典型執法案例22個。
2.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百日攻堅行動期間,除消防領域外,全市共派出檢查組2496組次,發動檢查人員8809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場所10659家次,發現隱患5344條,立案32起,罰款70.26萬元,約談126家次,公開曝光違法行為58起,吊銷有關證照1家,責令3家企業停產整頓。通過電信等平臺發送安全提示短信39萬余條,發放《安全溫馨提示》20余萬份,確保安全宣傳全覆蓋。
3.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聚焦安全評價中介機構監管、重大事故隱患整治、監管執法等安全生產領域6個方面28類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治理,查治一批突出問題和重大隱患,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共自查梳理安全生產領域突出問題179條,上報安全生產領域內問題線索43條,涉及安全生產領域建章立制101項,幫助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10件,報送可感可及事例148項。
4.狠抓監管強執法。印發《樟樹市應急管理局2024年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對全市109家企業(重點監督檢查企業49家、一般監督檢查企業60家)開展執法檢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對納入2024年60家一般企業抽取80%進行執法檢查,發現問題隱患268條,約談企業7家,企業滿意度測評100%;全面實行互聯網+執法系統下達相關執法文書,查出隱患46條,約談企業3家;辦理安全生產類行政處罰類案件20起,總計罰款金額31.908萬元,所有案件均在政府網站公示。落實“執法規范提升年”活動。互聯網+執法系統上報典型案例12例,合格12例,超額完成全年上報6個典型案例的任務;實行柔性執法,辦理首違免罰案例1個,獲得江西省應急管理廳、中國應急管理報、法治時代網、江西省司法廳、司法部等上級部門正面典型報道;高質量辦理鄉鎮移交案例1起,從嚴把控辦案程序,為推進鄉鎮規范化執法辦案做好正面示范;對部分鄉鎮開展示范執法3次,進一步提升鄉鎮執法規范化能力水平。
(四)聚焦主責主業,推動重點領域整治
1.危化領域。始終圍繞危險化學品“一防四提升”的目標,共排查發現問題隱患1023條,已落實整改558條,剩余465條正在整改中,立案處罰企業5家,罰款12萬元。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嚴抓特殊作業環節安全管控,共管控特殊作業1450次,線上排查發現問題隱患59次,全部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到位;推動全市28家化工企業全部制定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員工共上報隱患762條,兌現獎勵17680元;強化危化企業拆除現場安全監管,加強對江西藍恒達化工有限公司內“廠中廠”江西漢思化工有限公司及廢棄廠房拆除現場安全監管,對作業現場突擊檢查10余次,發現不規范操作行為2起,并當場給予警告。二是深化隱患排查。組織開展歲末年初及全國兩會期間安全檢查,對轄區內28家企業對照化工13項檢查事項逐一核查共排查安全隱患73條,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兩會期間,對兩家不托底企業責令停產,同時督促所有危化企業特殊作業均提級管理,對9家(次)企業開展突擊檢查,共排查問題隱患35條;開展重大危險源交叉檢查工作,配合市級交叉檢查組對轄區內七家重大危險源開展了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共排查問題隱患118條,已整改完成116條,2條未整改已申請延期。三是完善監管制度。針對8月25日江西晶昊鹽化有限公司一般觸電事故暴露出來的外委施工作業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化工企業外委施工安全生產監管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外委施工全過程安全監管要求。
2.煙花爆竹領域。一是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積極推動批發企業落實《江西省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江西省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的指導意見》要求,壓實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解決一線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責任缺失、安全技能不足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二是開展全覆蓋安全執法檢查。按照《樟樹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開展煙花爆竹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樟樹市煙花爆竹集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樟樹市煙花爆竹經營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方案》要求,我局會同公安、市管、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對全市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和零售店進行全覆蓋檢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切實做到隱患閉環管理,同時開展了煙花爆竹零售店安全條件整治工作,加強零售店規范和許可,關閉了一批不符合安全條件的零售店。三是常態化開展打非治違行動。強化監管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共檢查煙花爆竹經營單位378家(次),發現問題隱患166條,收繳各類煙花爆竹200余件,約談煙花爆竹經營(批發)企業2次,查處違法違規行為5起,暫扣經營許可證12家,停業整頓12家,注銷經營許可證4家,吊銷經營許可證2家,罰款共計人民幣3.7萬元。
3.非煤礦山領域。一是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根據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和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要求,結合日常執法檢查,共檢查礦山15家次,下達執法文書11份,排查安全隱患27條,其中重大隱患2條,已全部整改到位。嚴格落實逢查必考工作要求,對企業相關人員考試3次,共考核30余人。對中介機構開展約談1次。在三家礦山企業實施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和重點作業崗位“313”管理制度,共收集事故隱患內部報告5條,兌現獎勵100元。二是聯合消防開展礦山地面建筑場所專項檢查。聯合消防大隊對轄區內4家礦山企業進行了全覆蓋檢查,共發現問題隱患12條,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第三方服務助力企業安全生產。第三方服務機構對我市4家礦山企業開展了一次安全隱患排查,共排查出問題隱患15條,已全部整改完成。四是安全教育培訓穩步推進。將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范圍,倒逼企業依法開展崗位操作培訓及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組織企業相關人員開展礦山重大事故隱患整治、硬措施等相關文件的宣貫學習4次,開展事故警示教育2次。
4.工貿領域。一是深入開展全市小生產加工企業消防安全綜合治理百日攻堅行動。共摸排小生產加工企業821家,共排查各類消防安全隱患1098條,其中,鄉鎮排查隱患927條,聯合檢查組排查隱患181條。二是緊盯重點行業領域。共排查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液氨制冷、有限空間和涉危化品使用等重點企業51家,排查各類安全隱患257條,整改隱患252條,整改率98.5%。三是不斷規范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共有170家工貿企業按要求開展了“五個一”“十個一次”活動。共對18家重點監管執法企業進行了“互聯網+執法”線上檢查,排查問題隱患65條,已全部整改到位。下達各類執法文書54份;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嚴懲非法和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對3家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共罰款76000元;對1家企業安全現狀評價報告法規標準引用錯誤案罰款10000元。四是聯合開展消防安全治理行動。全市共有420家工貿企業開展自查自改,排查隱患252條;鄉鎮、園區檢查企業189家,排查隱患172條;聯合督查組抽查企業23家,發現隱患21條,其中消防問題10條,下達文書5份。五是積極推進安全設施“三同時”和標準化創建工作。對40個擬建項目發放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告知書,其中10家企業和第三方中介機構簽訂了協議。共有14家工貿企業取得二級標準化等級證書,86家工貿企業取得三級標準化等級證書,其中二級標準化創建數量在全省各縣市區中排名靠前。我市根據《標準化創建獎勵實施方案》,對2023年度以來取得標準化等級證書的10家工貿企業發放標準化獎勵資金10萬元。六是大力實施安全生產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第三方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公司共排查企業1072家次,復查企業821家次,排查各類安全隱患10237條,整改隱患9328條,整改率91.1%,有效預防和減少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五)強化基礎保障,有效防控安全風險
1.防汛抗旱方面。一是健全責任體系。建立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健全領導干部防汛包片和水庫堤防包干責任制,完善共享共商機制,為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先后9次組織應急管理局、氣象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局、城管局、水文水資源監測大隊等單位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形勢,部署應對工作。二是提升救援能力。強化物資儲備,提升應急救援能力,購置潛水裝備2套、橡皮艇(含船外機)3艘、沖鋒舟(含船外機)2艘、救生衣250件、專業救生衣50件、固態防爆頭燈50臺、儲備式應急電源箱2套、水域救援頭盔50個、水域救援靴50雙;以鄉鎮、村(社會)干部、退役軍人為主體,吸收消防站、派出所、城鎮管理等人員建立一只370余人防汛抗旱應急救援隊伍,做好汛期巡堤查險和險情處置工作,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三是強化培訓演練。組織開展2024年防汛應急演練,組織消防救援大隊、森林消防、藍天、曙光等部門在樟樹港大碼頭開展水域救援演練;聯合水利局、氣象局等單位,組織各鄉鎮(街道、場)相關業務人員60余人,開展防汛業務知識培訓。四是開展防汛檢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3次防汛綜合檢查,實地查看了20個鄉鎮(街道、場)及樟樹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水庫防護中心,累計排查問題隱患63條,已全部整改到位。
2.災害救援方面。一是及時研判全力抗災。4月遭遇較大風雹災害,受災程度較重,針對災情研判和報災工作,召集氣象、水利、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涉災部門,開展災害風險形勢研判會商,制定切實有效措施提前布防。二是做好災后救助工作。共走訪慰問3戶火災戶,送去救濟金0.3萬元,棉被3床、油3瓶、米3袋,及時解決了受災群眾的燃眉之急。三是開展冬春救助工作。在摸清底數、核實災情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工作規程,上報冬春需救助人口3351戶、9213人。四是開展應急救災資金發放情況專項核查工作。根據前期鄉鎮(街道、場)自查自糾發現并上報的問題清單,聯合樟樹市財政局在全市開展了應急救災資金發放情況專項核查工作。核查過程中,發現違規領取應急救災資金人數共計113人,涉及資金共計204680元。
3.森林防滅火方面。一是壓實森林防滅火責任。印發《關于調整樟樹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林業和應急部門監管責任、林場等森林經營單位經營主體責任,各地劃分責任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二是開展森林防滅火三項行動。印發《2024年樟樹市森林防火“平安春季行動”實施方案》《樟樹市全國兩會期間森林防滅火專項預案》,開展2024年全市森林防火“平安春季行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動。三是提高隊伍消防實戰能力。開展全市涉林鄉鎮(街道、場)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大比武活動,共計160人參加;選派10名優秀隊員參加了宜春市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大比武活動;舉辦全市森林防滅火業務知識培訓班,共計100余人參加;組織閣山鎮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參加宜春市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大比武活動并獲得優秀組織獎。四是嚴密布防重點時段。為確保春節、全國兩會、清明、五一期間平安穩定,及時印發《樟樹市春節期間森林防滅火專項預案》《樟樹市全國兩會期間森林防滅火專項預案》《樟樹市清明期間森林防滅火專項預案》《樟樹市五一期間森林防滅火專項預案》,發送清明期間森林防滅火短信提醒10萬余條。
4.防震減災方面。年初圓滿完成了江西省防震減災指數考核任務,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獲全省優秀、在宜春市各縣(市、區)排前列。一是落實防治主體責任。借助我市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平臺,及時向各鄉鎮(街道、場)和有關部門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黨建+應急管理平臺發布災害預警6條;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制度、險情巡查、應急調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閣山鎮黃家巷村三層樓組遭遇強降水,因地質災害隱患威脅,轉移安置群眾28戶60人。二是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管理。我市建有濕地公園、藥都公園和鹿江公園3個城區綜合應急避難場所,同樟樹市鑫眾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應急避難場所維護管理合同,定期對應急避難場所維護單位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其履職到位。三是開展地震監測臺站和地震宏觀監測點監督檢查工作。組織人員對位于大橋街道的地震監測臺站進行檢查維護,清理臺站室內及周邊環境,檢查監測設施環境保護標識,排查設備安全隱患。四是開展防震減災+“鹽業”賦能增效工作。啟動江西晶昊鹽化有限公司地下礦山采空區沉降自動化監測及地震數據預警預測建設,通過與江西省地震局聯網,接收實時的地震參數速報信息、地震烈度速報信息,通過地震技術在鹽礦資源勘探中的應用,進一步提高資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六)強化基層基礎,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1.強化應急保障。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在崗帶班,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配合做好國家應急指揮綜合業務系統向突發事件綜合業務系統遷移工作,做好應急救援指揮協調、應急處置和信息報送等相關應急工作。按照縣級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清單要求,已布置好指揮大廳以及應急值守、備勤休息室等固定保障場所,配備視頻指揮、視頻會商等設備,具備與各級應急指揮部和消防救援部門指揮中心保持24小時音視頻聯通能力;有效對接基層應急能力提升國債項目,全市共購置應急救援裝備894萬元,大大提升了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并組織全局干職工對國債預警系統項目采購的單兵系統、布控球等應急指揮通信設備進行培訓,確保人人會操作,個個會使用,保障通信暢通。
2.健全應急機制。22個鄉鎮(街道、場)和濱江新城管委會等均完成了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建設;指導督促各鄉鎮(街道、場)、濱江新城管委會應急管理部門更新應急管理部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指揮部現場協調保障系統及應急通信錄;指導我市2支社會應急力量在應急管理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救援協調系統注冊登記和更新相關數據信息;根據《補齊斷路斷網斷電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短板主要任務分工方案》要求,對無人機、衛星電話、單兵圖傳等通信保障裝備、通信保障隊伍進行信息采集、更新和填報;樟樹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打通與消防救援大隊、公安局、文廣旅局、水利局等部門單位網絡。推進鄉鎮(街道)指揮中心建設,已通過市級指揮部的綜治平臺與全市19個鄉鎮(街道)實現互聯互通;按照縣級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清單要求成立了“樟樹市應急指揮部”。共配備視頻會議系統3套,衛星電話6部,備有370MHZ窄帶通信系統,對講終端6個,實現視頻調度和應急通信的有效保障。
3.凝聚應急合力。按照“一隊多用”的建設目標,加大基層半專業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力度,全市基層半專業應急救援隊伍283支、半專業森林消防隊16支、企業應急救援隊伍43支,水利技術人員41人,大型搶險救援裝備350臺(套),為先期處置防汛抗旱、森林火災、地震救災、受困人員轉移疏散、受災群眾安置、恢復重建等做好應急救援準備。與市消防救援大隊簽訂應急救援、信息共享工作聯動機制框架協議,有效推動我市應急聯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協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樟樹市紅十字應急救護隊掛靠到我局,為樟樹市的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結合國債基層防災項目和預警指揮項目給予市曙光救援隊、市藍天救援隊配備水域救援工具、繩索救援系統等救援裝備,加強隊伍日常管理,指導社會應急力量建立健全應急值班備勤、訓練演練、預案制定,以及人員、標志、行動管理等制度,保持正常工作秩序。
4.完善應急預案。印發《關于落實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單位規范開展評估、編修訂、銜接審核、發布、備案、解讀等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報送至我局。已完成《樟樹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樟樹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銜接審核工作。對鄉鎮(街道、場)、濱江新城管委會及工業園區29部應急預案進行備案登記,建立管理臺賬。
(七)優化辦事流程,推動服務提質增效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積極發揮窗口對外工作的職能作用。認真梳理行政權力清單,厘清職責邊界,規范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認真梳理中介服務事項,規范中介服務行為,加強中介機構監管。窗口共受理各類行政審批證件60件,共受理12345政府服務熱線16件次,辦結率100%。向投訴人回復回訪率100%,滿意率100%。對照涉及本區域本行業內的涉企經營許可優化審批服務事項清單項目,認真梳理我局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利用“江西省事項管理系統”,調整更新相對應政務服務事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已全部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大廳之外無審批”。積極履行“雙公示”信息的分類歸集和公示,全年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公示信用信息37條。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全市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形勢總體平穩,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亟需改進。
(一)安全責任落實有差距。部分企業主要負責人重視生產安全,但對新招錄的臨時工未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培訓管理不到位,未對一線員工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對外包單位管理及監護人員履職等方面存在嚴重漏洞;基層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干部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執法不規范、不嚴格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光檢查不執法、只執法不處罰”等執法“寬松軟”的現象依然存在;重大隱患排查不均衡,有的部門不愿查或者檢查避重就輕,存在不會查、不愿查,甚至查而不報的情況。
(二)突出問題整治不平衡。有些部門思想上還是不夠重視,發現問題線索的主動性不高,不推不動、不催不報,深挖問題和線索不夠有力,問題線索總體呈現“應急管理部門多、其他有關部門少”“隱患整治類問題線索多、其他種類問題線索少”;有的部門仍然“零報送”;有的部門以一般問題隱患代替突出問題報送,沒有見人見事,突出問題報送質量不高。
(三)防災減災基礎仍薄弱。強降雨、干旱、低溫等極端天氣時有發生,森林防火、防汛形勢仍舊嚴峻,保安全促減災仍然面臨重大考驗。針對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提前布防能力有待提高,例如,我市防火隔離帶、瞭望監測等森林防火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基層的救援力量發展不平衡,鄉鎮青壯年外出務工,鄉鎮森林消防應急隊伍存在人員不足情況;救災物資儲存條件有限,物資科學的分類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應急保障建設存弱項。推廣應用預案簡明化效果不明顯,有些部門單位應急預案沒有及時修訂,鄉鎮(街道)“八有”、行政村(社區)“六有”建設質量不夠高。科技信息化工作橫向部門系統接入不足,未能全面聯通公安、消防、氣象、自然資源、住建、水利、林業、市場監管、交通、公路、水文等單位應急管理業務系統。
四、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應急管理工作責任重大,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奮力譜寫樟樹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新篇章。
(一)健全應急責任體系。一是健全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體制機制,制定黨政領導干部2025年度安全生產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全力迎接宜春市安全生產巡查。二是推進固本強基“1+7”政策文件體系落實,突出抓好“三管三必須”實施細則、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辦法、巡查督查檢查工作辦法等有關要求落實,持續深化有限空間、冷庫專項整治。三是根據《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應急指揮部體系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贛應急字〔2024〕40號)和《各級應急指揮部建設指導清單》工作要求,推動應急指揮部實體化運行。四是推動全行業領域企業建立完善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和責任倒查機制。
(二)統籌推進治本攻堅。聚焦治本攻堅十大行動36條具體措施和29個子方案,督促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進一步加強危化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檢查,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聚焦重點環節、重點事項精準實施安全監管執法和指導幫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關閉取締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企業單位。嚴格按照“四個一律”“五個一批”要求,認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安全生產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全力查風險、除隱患。重點針對容易誘發事故的薄弱環節、關鍵部位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實管控措施。聚焦重大事故隱患清零目標,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跟蹤督辦機制,推動隱患排查無死角,整治無盲區。
(三)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四個一律”“五個一批”執法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違規行為,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互聯網+執法”,切實提高監管執法精準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嚴格落實新改擴建項目“三同時”,持續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有效運行,嚴厲打擊安全評價檢測檢驗違法違規行為。節假日等重要時段和關鍵敏感期執行“三個一律”要求,嚴準狠實推進“打非治違”,采取明察暗訪、約談督辦、聯合懲戒、關停處罰、通報曝光等形式,嚴懲非法和違法違規生產行為,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完善災害治理體系。強化應急避難場所管護,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持續推進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轉化應用,嚴格重大工程抗震設防監管,持續推進賦能增效促發展,提升防震減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水平,加強國債基層防災項目配備裝備和生活類救災物資的儲備管理,加快推進救災倉庫建設。加強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系統和“黨建+應急”系統的使用,嚴格救災資金和救災物資管理,密切跟蹤天氣、雨情、水情發展變化,精準分析研判防汛抗旱形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預警到鄉到村到人。深入開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森林防火隱患排查行動,鞏固提升森林防滅火治理水平。
(五)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揮能力、風險防范能力、隊伍實戰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支撐保障能力; 按照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加強應急指揮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應急保障制度,加強通信保障隊伍建設,進一步規范通信裝備管理,加強應急處置現場通信保障,確保在應急處突中充分發揮科技保障作用;持續推進無腳本應急演練工作;進一步規范全市安全生產考試工作;強化專業、半專業隊伍訓練和演練工作,深入開展“三熟悉四會訓練”和應急通信保障訓練,提升“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和“三斷”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