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樟樹市“古韻新生”七維守護
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場),市委有關部門,市直及省、宜春市駐樟有關單位:
現將《樟樹市“古韻新生”七維守護工程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樟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6月12日
樟樹市“古韻新生”七維守護工程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全市文物保護體系,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推動全市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要求,對古井、古祠堂、古廟院亭塔、古門樓牌坊、古橋涵碼頭、古村落、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七類有重要價值、急需保護的文化遺產,先行修繕10處重點搶救性保護文物,分批次修復或整治54處七類文物單體建筑、10個古村落(集中連片古民居),并完善文物保護機制,建立安全防范體系,強化價值利用展示,全面提升我市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實現文物“活下來”、文化“傳下去”的目標。
二、重點任務
(一)古井保護。在數據庫中選取10處古井,根據其特點采取保護措施。
1.建立檔案評估。市博物館對古井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記錄,包括其歷史沿革、建筑風格、構造特點、水質狀況等信息,建立完善的古井信息檔案。組織專業人員對古井的文物價值、保存狀況進行評估,為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2.夯實硬件防護。按照屬地原則,由鄉鎮(街道、場)在古井周邊采取柵欄、圍墻等方式設置防護設施,防止人員隨意靠近和破壞,避免雜物掉入井中。安裝與古井整體風格相協調的井蓋或防護網。
3.加強環境整治。屬地鄉鎮(街道、場)清理古井周邊的垃圾和雜物,保持環境整潔,對古井周圍的地面進行硬化或綠化處理。
4.水質監測保護。市博物館組織對古井水質進行監測,分析水質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污染問題。屬地鄉鎮(街道、場)完善古井周邊排水系統。
(二)古祠堂保護。在數據庫中選取10處古祠堂,根據其特點采取保護措施。
1.建筑本體保護。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古祠堂的建筑結構,包括梁架、斗拱、柱礎、墻體、屋頂等進行檢查,排查木材腐朽、墻體裂縫、屋頂漏水等問題,針對性修繕加固。對古祠堂進行防蟲蟻處理,防止蟲蟻對木材結構的侵蝕。
2.周邊環境整治。屬地鄉鎮(街道、場)清理古祠堂周邊的違章建筑和雜物,恢復其原有的歷史環境風貌。市博物館根據古祠堂的歷史文化氛圍,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綠化。
3.安全防范保護。產權人或使用人配齊必要的消防設施、安防監控系統以及防雷設施。
(三)古廟院亭塔保護。在數據庫中選取7處古廟、古書院、古亭、古塔。根據其重要性、緊迫性采取保護措施。
1.建筑本體維護。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古廟、古書院、古亭、古塔的主體建筑進行檢查,重點關注木構件的腐朽、蟲蛀情況,以及墻體的裂縫、傾斜問題。及時更換破損的瓦片,指導建筑所有權人或行政主體進行針對性修復和保護,保持原有的藝術風貌。
2.文獻資料保護。市博物館、市圖書館組織專業人員對上述場所中保存的古籍、手稿、碑刻等文獻資料進行系統評估,配備必要的恒溫、恒濕、防蟲、防火等設備,對文獻資料進行妥善保管,對珍貴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
3.周邊環境整治。由建筑所有權人、屬地鄉鎮(街道、場)清理建筑體周邊的雜物和整治違章建筑,恢復原有歷史環境風貌。由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劃定建筑保護范圍,聯合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建立簽字審批程序,禁止進行可能影響古塔安全的建設活動。
(四)古門樓牌坊保護。在數據庫中選取6處古門樓牌坊。根據其重要性、緊迫性采取保護措施。
1.建立檔案信息。由市博物館對6座古門樓牌坊建立詳細的保護檔案,記錄其歷史沿革、建筑特色、歷次維修情況等信息,為后續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2.牌樓結構修復。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古門樓牌坊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結構穩定性、構件損壞情況、表面風化程度等。重點關注柱礎、梁枋、斗拱、匾額等關鍵部位,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如木材腐朽、石材裂縫、油漆脫落等,針對性進行保護修復。
3.周邊環境整治。由屬地鄉鎮(街道、場)清理古門樓牌坊周邊的違章建筑和雜物,整治周邊的環境衛生。市交通運輸局合理規劃周邊的交通流線,避免車輛和人流對古建造成碰撞和震動損害。
(五)古橋涵碼頭保護。在數據庫中選取1處城壕、1處古碼頭、8處古橋采取保護措施。
1.結構檢測加固。由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城壕、古碼頭、古橋進行全面結構檢測,對于檢測出的結構問題,采取針對性地加固措施。
2.周邊環境整治。建立日常維護制度,由屬地鄉鎮(街道、場)定期清理橋面雜物、垃圾,保持橋梁的清潔。由水利局對古橋周邊的河道進行整治和保護,對古涵進行清淤工作,暢通排水。
(六)古村落保護。古村落保護是系統工程。不同于單體文物的保護,古村落保護需要從整體格局、建筑風貌、生態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方面進行綜合保護。選擇1—2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作為試點,編制詳細的保護規劃,整治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同時嚴格管控新建建筑的風格和高度,確保相協調。
(七)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保護。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保護具有特殊意義,將選取11處,針對性采取保護措施。
1.全面調查研究。由市博物館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進行全面細致的普查,詳細記錄其位置、建筑風格、歷史沿革、保存現狀等信息,建立完善的檔案資料,為后續的保護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2.科學制定規劃。由市博物館組織專業團隊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和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規劃。進一步明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確定保護目標和原則,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和要求,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統一。
3.開展修繕維護。由屬地鄉鎮(街道、場)與市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進行全面排查,針對性采取措施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維護。由屬地鄉鎮(街道、場)、村(社區)對建筑進行日常保養,重點解決清潔、防潮、防蟲等問題。
三、工作安排
(一)全面普查階段(2025年5月—2025年8月)
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對古井、古祠堂、古廟院亭塔、古門樓牌坊、古橋涵碼頭、古村落、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七類歷史文化遺產全面摸底,建立“一物一檔”(位置、年代、現狀、文化價值等信息),建立古村落集中保護檔案。(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街道、雙金園藝場)
(二)修繕保護階段(2025年9月—2026年5月)
聘請省級文物保護專家對重點保護修繕文物情況進行實地勘察,制定個體文物的維修方案,先行開展10處重點文物的修繕工作,指導文物保護修繕方案的實施,做好傳統村落、古村落等集中連片建筑的保護。完成古村落保護規劃方案編制工作。(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吳城鄉、義成鎮、店下鎮、閣山鎮、大橋街道、張家山街道、劉公廟鎮、臨江鎮、昌傅鎮、黃土崗鎮、經樓鎮、永泰鎮、洲上鄉、洋湖鄉、中洲鄉、雙金園藝場、濱江新城管委會)
(三)展示利用階段(2025年9月—2025年12月)
1.在中小學開設“文物課堂”、開設相關課程和文物知識培訓,培養“小小講解員”。(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責任單位 :市教體局、市團委)
2.融合文物保護資源,串聯古村落、古祠堂,展示傳統建筑與民俗文化,整合推出1條樟樹古文化主題旅游路線,在古村落開展非遺表演、市集活動。(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融媒體中心)
3.舉辦“古韻新生(尋找最美老建筑)”攝影大賽,開展“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樹立先進典型。(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文廣旅局、市融媒體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投資公司、市教體局、各鄉鎮街道、雙金園藝場)
(四)完善機制階段(2026年1月—2026年5月)
出臺樟樹市文物督察制度,完善全市文物安全長效機制,織密文物保護的“安全網”。全面補齊“未定級文物”這一全市文物系統性保護的短板弱項。全面總結梳理樟樹市“古韻新生”七維守護工程實施效果、工作成效,形成典型經驗辦法向上級部門上報。
四、保障措施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樟樹市“古韻新生”工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明確責任分工,壓實政府主體責任、文物部門監管責任、使用單位直接責任,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夯實要素保障。采取上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與地方財政相結合的方式,充分保障工作經費,確保普查、修繕維護、展示利用等工作順利開展。加強鄉鎮文保隊伍建設,協助巡查維護。設立文物普查、違法舉報熱線,嚴懲破壞文物行為。
附件3-1:“古韻新生”七維守護工程重點工作清單
附件3-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