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為持續深化“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本地營商品牌,營造公平透明、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樟樹市以高頻失信和嚴重失信市場主體專項治理為抓手,堅持從市場主體實際需求出發,“靶向發力”根治失信頑疾,“全域提升”優化誠信土壤,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提升市場主體的誠信意識和合規水平,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和滿意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經驗做法
(一)構建“一牽頭多協同”機制,打通信用修復“最后一公里”。創新建立“發改委牽頭、行業主管、屬地配合”的協同治理模式,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按失信領域將市場主體精準劃分至對應主管部門,實現“一類問題、一個部門、一管到底”。設立信用修復專線、建立工作群、召開專題培訓會,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溝通渠道,確保企業訴求有人接、問題有人管、修復有人導。
(二)開展“信用修復暖心行”活動,推動服務上門、政策到企。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通過電話溝通、上門走訪、集中約談等方式,主動對接失信企業,“一對一”講解信用修復政策、流程和時限。召開多場信用修復專題培訓會,編制并發放《信用修復指南》,幫助企業厘清失信根源、明確修復路徑。建立“每月雙調度”工作機制,定期匯總修復進展,協調解決難點問題,確保修復工作有序推進、閉環管理。
(三)實施“名單動態管理”機制,實現預警在前、幫扶在早。建立高頻失信和嚴重失信市場主體臺賬,實行“紅、黃、綠”三色預警管理。對完成修復的企業及時移出名單,對尚未修復的企業持續跟蹤輔導。通過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實現跨部門信用狀態實時更新,避免重復失信、多次處罰,推動信用監管從“事后懲處”向“事前預防、事中幫扶”轉變,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四)強化“跨區域協同修復”機制,提升信用修復覆蓋面和效能。由市發改委主動牽頭,與周邊縣市及跨省區域信用管理部門建立協同修復聯絡機制,針對失信主體涉及外地的行政處罰、司法判決等失信信息,明確協同修復流程和職責,通過跨區域數據共享、協查互認、聯合輔導等方式,協同開展信用修復指導與幫扶,有效解決企業異地失信修復難、多頭跑、周期長等問題,實現“市內市外一體聯動、修復結果區域互認”,進一步拓展了信用修復的廣度和深度。
三、主要成效
通過“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多部門協同發力,累計協助37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300余次,推動11家企業退出失信名單,有效提升了市場主體誠信意識和合規經營水平。通過市內跨部門與跨區域協同信用修復,企業市內外信用障礙得到系統清理,參與招投標、申請貸款、享受政策等受限情況大幅減少,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形成了“修復一件、警示一批、規范一片”的良好效應,為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持續優化了“知信、守信、用信”的一流營商環境。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1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