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工業企業設備更新和數字化轉型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措施。
一、制造業設備更新
1.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500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含改建、擴建、遷建),按不超過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5%給予補助(市、縣兩級共同補助,其中,市縣按3:7比例補助,縣級補助到位后,市級后補30%。下同),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 25 萬元。
2.支持企業開展老舊設備更新。支持工業企業引進和購置先進生產設備,淘汰老舊落后設備,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500 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設備投資額8%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40萬元。
3.支持企業開展高端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更新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高端設備,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2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設備投資額1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 萬元。
4.支持企業開展綠色化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開展節能降碳、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節水及廢水循環利用、環保設備改造,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500萬元的綠色化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設備投資額1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
5.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化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等智能制造裝備等關鍵工序等方面進行數控化改造,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設備投資額10%給予財政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 萬元。
6.支持企業開展本質安全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加強安全設備、工藝、技術和材料等改造,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億元以上的本質安全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1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0萬元。
7.支持企業開展試驗檢測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在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先進設備,對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5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試驗檢測設備投資額12%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 萬元。
8.支持企業開展數智化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開展以生產線數智化改造為重點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計劃,鼓勵企業通過使用數字化設備和軟件推動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推動工業設備上云。對認定固定資產(含軟件)投資額超過500萬元的數智化改造項目,按不超過認定軟件設備投入額14%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 萬元。
9.支持企業開展創新研發設備改造。支持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對標創建各類各級技術創新平臺,提高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對納入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創新投入統計范疇的進行支持。其中:對市級技術創新平臺按不超過認定創新研發設備投資額16%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對省級技術創新平臺按不超過認定創新研發設備投資額18%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200萬元;對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按不超過認定創新研發設備投資額2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市級財政最高補助不超過500萬元。
10.支持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允許“零增地”技改項目先建后驗、按需報審、容缺后補,在不改變工業用途的前提下,零增地技改項目廠區范圍內容積率、廠房高度不再設定上限指標限制,綠地率指標由項目所在地的開發區實行總體統籌。對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在原有用地范圍內的“零增地”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增加建筑面積部門不再征收土地出讓金。
11.加強項目備案納統管理。加強項目建設納統管理。項目開工建設前應當依法依規辦理核準、備案、環評、節能、安全評價、用地、規劃、施工等手續,嚴禁未批先建;項目申報單位應對項目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負責。引導企業準確理解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定義,凡計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500 萬元及以上,項目建設性質為改建和技術改造的全部工業投資項目,以及擴建(含增資擴產)、遷建、恢復和單純購置項目中屬于技術改造性質的工業投資項目,均應據實按技術改造項目類別納入統計,確保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應統盡統。
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12.支持企業打造國家級示范標桿。對當年獲得數字領航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等國家級標桿每戶獎勵30萬元。
13.支持企業打造省級示范標桿。對當年獲得省級“數字領航”企業,每戶獎勵20萬元;對當年獲得“數智工廠”企業,每戶獎勵 10萬元;對當年獲得省級“小燈塔”企業,每戶獎勵10萬元;對當年獲得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三星級獎勵5萬元、四星級獎勵10萬元、五星級獎勵20萬元。
14.支持企業開展貫標建設。對當年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業互聯網平臺貫標、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貫標及數據管理成熟度貫標(DCMM)證書的企業,AA級(或二星級)獎勵5萬元、AAA級(或三星級)及以上獎勵10萬元。
15.支持企業數字化單元升級。對當年獲得省級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的企業,每戶獎勵3萬元。
16.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對當年入選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每戶獎勵20萬元;對當年入選省級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每戶獎勵5萬元。
17.支持企業案例打造。對當年獲得工信部典型示范案例,每個獎勵5萬元;對當年獲得省級典型應用場景及實踐案例,每個獎勵1萬元。
18.支持企業數字化安全能力提升。對已開展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工業領域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目錄備案,同時部署安全探針并接入市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的企業,每戶獎勵1萬元。市級財政年度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30 萬元。
19.支持產業整體改造。鼓勵省級產業集群或市級優秀產業集群爭取省級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產業集群內規上企業全部達到L6或50%以上達到L8,全面完成試點任務的,獎勵產業集群內企業500-1000萬元(此獎勵由省產業集群試點所在政府申請,企業獎勵不重復,就高不就低)。
20.支持數字化園區創先爭優。支持數字化園區創先爭優,對當年獲得工業互聯網園區標桿、數字化轉型標桿開發區,市級財政每個獎勵10萬元;獲得數字化轉型優秀開發區,市級財政每個獎勵5萬元。
21.支持數字化服務生態建設。對當年獲得省級數字化診所,市級財政每個獎勵5萬元;對我市入選省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池的服務商且獲省里認定考核計分的,市級財政每戶獎勵5萬元,對我市入選省級“小輕快準”解決方案和產品且獲省里認定考核計分的,市級財政每個獎勵1萬元。
22.支持優化上云服務。當年企業上云進入全省前三前提下,對服務上云企業數達到5000戶以上、深度上云達到500戶以上的運營商,市級財政獎勵該運營商10萬元,年度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30萬元。
23.企業獎勵資金比例,按縣市區在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排名情況分級分類確定,其中:綜合評價排名全省前10名的縣市區,市級財政50%予以獎勵;第11一20名的縣市區,市級財政按45%的比例予以獎勵;第21-30名的縣市區,市級財政按40%的比例予以獎勵;第31-40名的縣市區,市級財政按30%的比例予以獎勵;第41名以后的縣市區,全部由縣級財政予以獎勵。
24.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由市工信局會同市財政局另行組織申報,加強政策績效跟蹤評價,強化結果運用,不達標的不予獎勵。
(轉自宜春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