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2023〕11號
張家山街道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方案
各黨支部、各村(居)委會: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故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經研究決定,在全街道范圍內開展以加強預防溺水、涉水應急救援安全知識宣傳為主要內容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專項行動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江西省預防溺水管理暫行辦法》《江西省預防未成年人溺水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江西省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始終堅持“兩個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以“三比三爭”活動為契機,從群眾最期望的事情做起,主動作為,以開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為載體,推動防溺水安全教育入腦入心,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將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長監管、聯防聯控的防范機制落到實處,全面加強和改進防溺水工作,堅決杜絕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發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組織領導
為確保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扎實有效推進,成立推進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黃曉亮同志任組長,黨委副書記范學武、黨委委員龔文輝、宣傳委員鄒劍同志任副組長,派出所、教委辦、綜治辦、衛健辦、衛生院、水務站、民政所、安監站、團委、婦聯等站所部門負責人任成員。
三、工作重點
通過組織開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切實提高全民防溺水意識、提升應急救援能力,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故的發生。
(一)全面排查摸清重點危險水域底數。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全面落實管理責任,對河流、湖泊等水域和積水坑地的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并形成危險水域清單。
(二)全面摸排建立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防溺水人員臺賬。按照“屬地負責、學校配合”的原則,全面摸清轄區內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信息并規范建立臺賬,明確幫扶責任人。
(三)全面推廣防溺水“四個一”工程建設。在全面摸清底數和2022年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迅速在重點危險水域更增設新防溺水“四個一”(一塊警示牌、一個救生圈、一根安全繩、一對毛竹桿)工程建設。
(四)全面開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宣傳教育。深入校園開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大力普及防溺水“六不”安全知識,以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為重點,主動上門宣傳,督促家長落實安全監管責任,教育學生主動遠離危險水域。組織發動社會力量,采取集中宣傳和日常宣傳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制作防溺水短視頻、宣傳片等形式,依托電子顯示屏、應急廣播、流動宣傳車、網絡短信等媒介,面向全社會廣泛開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
(五)全面完善防溺水救援機制。開展水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加強重點水域巡查值守;建立與藍天救援隊等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合作救援機制,配齊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繩等救生裝備,經常性開展救生演練,建立溺水事故即時救援機制。
四、工作舉措
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在街道黨委辦事處的領導下,承擔未成年人防溺水教育管理工作職責。各責任單位各負其責、協作配合、共同推進,形成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合力,具體抓好以下工作落實:
(一)教體部門
1.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有序實施開展一次宣誓簽名、上一堂防溺水主題班會課、看一次防溺水警示教育片、編排—個防溺水節目、進行一次防溺水宣講活動、考一份防溺水試卷、背誦并默寫一遍防溺水“六不”或教育部防溺水童謠、簽一份防溺水承諾書、制作—份防溺水手抄報或繪畫、寫一篇防溺水日記或者體會文章等“十個一”主題教育活動。
2.積極開展防溺水“六不”宣傳,全面強化預防溺水安全常識,提高學生自救自護能力;重點強化科學施救的教育宣傳,反復提醒學生不能盲目施救。要利用校園廣播系統,不間斷開展防溺水宣傳提醒;通過微信群、墻報展板、標語條幅、電子屏幕等形式加強防溺水教育宣傳。
3.班主任在每天放學前、周末及節假日放假前,對學生進行一次專題防溺水安全教育提示,形成全方位的宣傳教育網,著力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4.發放《一封信》,家長或監護人每天在學生放學安全到家后通過微信群或短信的方式告知班主任,增強家長或者監護人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加強青少年兒童離校期間安全教育監管。
(二)街道辦事處、各村(社區)
1.召開一次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會議。對轄區內各村(社區)、各學校、各單位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進行部署,明確目標任務。
2.召開一次村民大會。掛點領導、蹲點干部和村干部要向群眾宣傳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群眾預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意識和監護人的責任意識,共同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3.發放一封信。將《關于預防未成年人溺水的一封信》發放到每家每戶,在每個自然村醒目位置張貼,同時在各網格群和村民群中轉發《一封信》,確保家喻戶曉。
4.發送一條短信。通過移動電信部門向轄區內群眾發送一條防溺水短信提醒。
5.播放一條提醒。每天通過利用“雪亮工程”視播一體化系統循環播放防溺水提醒和知識。
6.組建一支巡查隊伍。設置溺水巡邏公益性崗位,建立一支巡查隊伍,加強假期、雙休日,中午以及下午放學后等重點時段巡查,強化對重點及危險水域的安全監管。
7.構建一個防溺水網格責任體系。街道主要領導負責調度、研判全街道防溺水工作,各班子成員負責督促掛點村(居)委和分管領域防溺水工作責任的落實,蹲點干部負責指導協助蹲點村委落實防溺水各項工作,村(居)委干部分片負責各村小組的防溺水工作,防溺水巡查員負責各水域日常巡查。
8.在事故多發地附近、易下水水域設置統一的防溺水警示牌,配全救生圈、安全繩、救援毛竹桿。
9.制定一套應急救援機制。各村(居)委、各學校、派出所、衛生院等單位要協調合作,聯防聯控,確保溺水事故發生后要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救治。
10.建立一個考核處罰機制。全面落實防溺水安全責任,對發生或造成重大影響的溺水事故以及溺水事故頻發地區,對失職人員進行追責問責。強化督導檢查,在重點時期組織開展防溺水工作專項督查,及時下發督查通報,將防溺水工作成效納入各村(居)委平安建設考核,全面壓實各方責任。
(三)派出所
1. 主動進行巡查。①整合行業主管部門與“雪亮工程”資源,推動教體、水利等部門的視頻探頭接入公安機關指揮調度平臺,對重點水域、重點時段進行常態化視頻巡查。②組織警力對重點水域、重點時段開展常態化人力巡查。
2. 強化宣傳教育。①充分發揮公安民警擔任“法治副校長”對口校園安全工作機制效能,積極進校園開展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②將防溺水宣傳教育作為農村(社區)警務重要內容,會同學校、民政部門主動走訪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子女,上門宣傳,督促家長落實安全監管責任,教育學生主動遠離危險水域。③通過公安機關微信公眾號和“警民聯系群”,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
3. 密切救援協作。①主動與藍天救援隊等社會志愿服務組織聯系,以警務室為基礎單元,梳理匯總救援緊急聯絡員名單,確保一旦發生溺水事故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救援。②為街面路面巡邏和處警車輛配齊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繩等救生裝備,確保發生溺水警情能夠有效實施救援。③接警后,第一時間趕往事發地點并通知志愿服務組織緊急聯絡員配合施救,迅速投入救援。④積極配合指導事故調查。
(四)衛健辦、衛生院
1. 及時組織對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街道、學校等做好預防溺水宣傳教育工作。
2. 配合紅十字會、教體部門等在學校、農村(社區)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學生、群眾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救護常識。
(五)民政部門
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統籌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職責,通過完善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救助保護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增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六)團委
發揮好團組織和少先隊作用,依托“童心港灣”,開展形式多樣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宣傳教育活動,節假日期間多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
(七)婦聯
強化家教指導,加強宣傳教育,圍繞家庭建設、家長教育,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
中共張家山街道委員會
張家山街道辦事處
2023年4月28日
附原文下載:(張發11號)張家山街道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方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