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文件的背景及過程
1.背景:國務院2021年7月18日印發(fā)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國發(fā)〔2021〕11號)。這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xù)前進的重大節(jié)點有關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頂層設計,是“十四五”時期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南,也是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fā)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的重要部署。國家體育總局要求在2021年年底前,全國各省、市、縣三級《實施計劃》要全部研制完成并印發(fā)公布。《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贛府發(fā)〔2021〕28號)于2021年12月20日印發(fā)實施,《宜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也于2022年4月14日印發(fā)實施。
2.過程:按照上級體育主管部門的工作要求和樟樹市委、市政府關于“十四五”規(guī)劃編制工作部署,為研制好《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市教體局明確專門人員負責,開展調研起草工作,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組織人員于2022年3月底制定了《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為廣泛征求意見,市教體局一是于2022年3月31日16:26,在政府平臺向我市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市有關部門和單位等共計34個接收單位,發(fā)出了《關于對<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的函》的會議通知,征求對《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4月11日;截至2022年4月10日18:00,我局共收到市自然資源局、大橋街道辦事處、經樓鎮(zhèn)人民政府、中洲鄉(xiāng)人民政府、洋湖鄉(xiāng)人民政府、福城街道辦事處、觀上鎮(zhèn)人民政府、鹿江街道辦事處、閣山鎮(zhèn)人民政府、義成鎮(zhèn)人民政府、臨江鎮(zhèn)人民政府等11個接收單位“無意見”的函復,其他23個未函復的接收單位均視為“無意見”。二是在初步征求以上34個接收單位意見的基礎上,2022年4月15日18:29,又在市政府網站“信息公開”欄發(fā)布了《關于公開征求<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告》,向全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的時間為期一周;截至2022年4月22日18:00,市教體局在市政府網站“信息公開”欄未收到任何一個對《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三是于2022年4月27日,向市政府辦公室遞交了《關于制定<樟樹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工作匯報》,建議以市政府名義下發(fā)。
二、《實施計劃》主要內容
《實施計劃》立足于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和省、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全面落實和我市未來五年全民健身工作開展,圍繞“實施”做文章,重點明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等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十六條。
(一)關于指導思想和發(fā)展目標
在“指導思想”中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江西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宜春市第五次黨代會、樟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xù)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 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健身服務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根本動力,提高全民健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中心,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與綜合價值,主動融入樟樹市“一軸、兩區(qū)、三組團、多園區(qū)協(xié)同發(fā)展”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大局。
在“發(fā)展目標”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與樟樹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參與健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xù)提升,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村(社區(qū))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區(qū)“15分鐘健身圈”實現(xiàn)全覆蓋,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8.5%,國民體質合格率達到92.5%,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6名。
(二)關于主要任務
圍繞發(fā)展目標,從“強化新時代全民健身新理念、夯實全民健身場地建設基礎、激發(fā)全民健身社會組織活力、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內涵、提升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推進全民健身跨界融合發(fā)展、促進全民健身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等7個方面提出重點任務,主要是解決“干什么”的問題。
(三)關于保障措施
圍繞目標任務的完成,從“科技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安全保障、文化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措施,主要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四)關于組織實施
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導落實”兩方面做出規(guī)定,以保證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的完成。
三、幾點說明
主要指標任務的說明:
(一)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2.6平方米以上,這是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中的要求。2020年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11平方米,2021-2025年期間年人均要增加0.49平方米、總面積增加23.52萬平方米,每年要增加4.7萬平方米(全市48萬人)。
(二)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38.5%以上,這是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中的要求。指每周鍛煉3次、每次1小時以上。
(三)要舉辦每四年一屆的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
(四)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名,這是宜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要求。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7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68人。目前尚未達到上級要求,而且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偏少、整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年齡偏大。
(五)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依托城市公園、沿河沿湖地帶、郊野山地等良好生態(tài)資源,高質量建設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等城市休閑步道。增加農村地區(qū)體育健身設施供給,推進鄉(xiāng)鎮(zhèn)全民健身廣場、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場等建設,利用文化禮堂和低效用地等推進美麗鄉(xiāng)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十四五”期間,在全市新建或改擴建2個以上體育公園,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30公里,補齊或更換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按照上級配置標準和工作指標新建社會足球場。
解讀人:陳波東
聯(lián)系電話:0795-716075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