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樟樹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建設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樟府字〔2024〕43號,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和依據
為推進我省中藥材規范化生產,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我省中醫藥強省建設,根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江西省農業科技綜合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贛農廳辦字〔2024〕15號)精神,結合綜合體首席依托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和建設單位樟樹市的中藥材產業實際情況,制定了《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建設方案(2024—2026年)》。
二、制定意義
通過實施《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建設方案(2024—2026年)》,旨在篩選出江枳殼優良種質,建設枳殼優良種苗繁育基地,研發集成關鍵技術,制定技術規范,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推廣枳殼烘干機械化裝備,建立中藥材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系統,打造“產學研”融合的示范體,提高枳殼單產和品質,培訓中藥材種植人員,推動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進而推進江西省中藥材規范化生產,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中醫藥強省建設。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1.7月2日,江西中醫藥大學參照上級中央、省、宜春相關文件,草擬了《方案》;
2.7月5日,農業農村局對《方案》進行修改;
3.7月9日,農業農村局向各單位書面征求意見;
4.7月12日,宜春市農業農村局提出修改意見;
5.7月16日,市政府辦組織召開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建設方案工作討論會議,再次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共10個單位提出了13條修改意見,農業農村局根據反饋意見,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和雙金園藝場,對《方案》進行了完善。
6.7月26日,《方案》由市政府、江西中醫藥大學聯合印發。
四、工作目標
《方案》旨在通過三年努力,到2026年,建設好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篩選出江枳殼優良種質2~3個,建設枳殼優良種苗繁育基地1個;研發集成5-6項關鍵技術,制定《江枳殼標準化育種、規模化種植技術規范》《吳茱萸規模化種植技術規范》;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1個,推廣600畝以上;研發1套(臺)枳殼烘干機械化裝備(樣機);建立中藥材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系統1套;打造“產學研”融合的示范體1個,預期枳殼單產提高10%—20%、品質提升10%以上;年培訓中藥材種植戶80—100人。推動我省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五、適用范圍
各鄉鎮(街道、場)、濱江新城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六、主要內容
《方案》正文分為五個部分:
一是提出建設目標。通過三年時間,實現江枳殼優良種質的篩選與繁育基地建設,研發集成關鍵技術,制定標準化種植規范,推廣技術集成示范,研發烘干機械化裝備,建立質量追溯系統,并打造“產學研”融合示范體。預期目標包括提升枳殼單產與品質,培訓中藥材種植戶,以推動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二是規劃建設地點。中藥材綜合體選址于樟樹市的江西省雙金園藝場,同時廣泛輻射樟樹區域內的4家龍頭企業,推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00多畝。
三是概述建設內容。中藥材綜合體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組建由首席專家張壽文教授領導的技術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來自省、市級農業科研人員,縣鄉農技人員以及當地的“土專家”;二是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包括升級改造綜合體工作人員的辦公、科研、住宿條件,配備學習室、小型會議室,田間樣品處理室、基本實驗室等,添置一批田間地頭和基地需求的設施和智慧農業相關的設施,滿足專家團隊科研辦公工作需要。
四是突出重點任務。重點任務涵蓋了五個方面,旨在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現代化和高效發展。一是篩選道地藥材枳殼良種并示范推廣;二是枳殼、吳茱萸標準化栽培示范;三是枳殼等品種智能初加工技術設備研制;四是枳殼道地藥材生產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五是新技術、新裝備的示范推廣應用。
五是出臺保障措施。為確保中藥材綜合體建設的順利進行,樟樹市與江西中醫藥大學將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樟樹市中藥材科技綜合體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于樟樹市農業農村局;二是強化支持保障,省農業農村廳將提供資金支持,樟樹市政府則將每年100萬元的省級財政科研專項經費納入市年度財政預算;省雙金園藝場每年配套一定的經費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團隊所在單位在項目資金、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工作量核算及績效獎勵等方面給予常駐中藥材綜合體的科研人員傾斜;三是強化工作宣傳,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多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中藥材綜合體建設的成效與意義,弘揚甘于奉獻、潛心科研的創新精神,倡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扎實作風。
解讀人:聶繪寰 聯系方式:0795-733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