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依據
(一)起草背景
2017年“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實施以來,樟樹市緊扣中醫藥強省戰略、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的部署要求,強力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萬畝。2023年,中藥材種植產業因土地等因素制約,產業發展面臨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型升級階段,以前種植方案已有部分不適應當前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新出臺更為適應形勢的方案,確保精準發力扶持好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根據《樟樹市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試行辦法》(樟辦發〔2017〕3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起草了《樟樹市2023年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制定意義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中醫藥強省發展戰略和宜春市委、市政府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提升道地藥材“三子一殼一皮”品牌影響力,打造中藥材生產全產業鏈,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特制定本方案。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1.2022年12月中旬,市農業農村局結合我市出臺的有關文件要求,牽頭起草了《樟樹市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2022年12月26日,市政府辦組織中藥材種植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相關鄉鎮(街道、場)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意見建議,市農業農村局按照會議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了修改完善;
3.2023年2月9日,市政府辦向有關市領導及相關單位書面征求意見,市農業農村局根據反饋意見對《實施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
4.2023年4月7日,在樟樹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最終未收到反饋意見;
5.2023年4月27日,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擴大)會審議通過了《實施方案》;
6.2023年5月22日,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實施方案》。
(四)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戰略任務,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營、政策支持”的原則,突出“種源良種化、種植規范化、經營產業化、管理科技化、戰略品牌化”的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品牌建設為載體,以效益為核心,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規范中藥材種植,打造全國中藥材一流品牌。
(四)適用范圍
全市中藥材種植基地及種植戶。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總體思路、工作重點、扶持政策、工作保障四個部分。
(一)總體思路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營、政策支持”的原則,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規范中藥材種植。
(二)工作重點
圍繞工作目標,結合樟樹實際,一是推進種源良種化。保護中藥材種質資源,規范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經營,加強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等院校所合作,結合與江西中醫藥大學等合作研究成果,建立中藥材種源繁育、生產基地,重點推廣優質品種,解決中藥材生產種源混亂問題。二是推進種植規范化。推行生態種植模式。結合江西中醫藥大學對枳殼規范化種植的研究成果,基于中藥材品種的生長特性和原生境,示范推廣中藥材間套作栽培、輪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系列生態種植模式,逐步構建中藥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栽培方式,促進中藥材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改造提升中藥材種植基地。從2023年開始,全市中藥材種植戰略轉型,由擴面向提質轉變,重點對現有中藥材種植基地進行改造,提升中藥材種植水平,實現種植規范化。加強基地路、溝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種植企業和藥農新建水肥一體化系統、視頻圖像采集遠程監控系統、生態遠程監測系統、智能化氣象系統、病蟲害綠色防控系統、全過程追溯體系,實時遠程觀測基地土壤重金屬含量、土壤PH值、溫度、濕度、光照、雨量、風速、氣壓、蟲情等,并根據數據分析安排農事作業。推行先進技術。選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選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水肥一體化等技術。三是推進經營產業化。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資源發展和資源整合優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及“541”利潤分配的企業主導發展模式,構建農戶分享全產業鏈利益保障機制。鼓勵多渠道投資,按照GSP標準打造現代化、專業化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積極引進國內外中成藥企業,圍繞效益好、市場需求量大的重點品種,大力發展中藥提取、中成藥生產等中藥材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推進管理科技化。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中藥材初加工,建立一批產地初加工生產線。支持對枳殼等采摘鮮果的中藥材開展趁鮮加工,出臺科學規范、易操作、可推廣、降成本、提質量的產地趁鮮加工工藝標準和操作規程,促進產地藥材初加工的集聚發展和規范發展。對中藥材的種植、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進行全面技術指導。依托江西中醫藥大學、樟樹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等院校培訓平臺,對中藥材種植及初加工企業技術骨干進行有序培訓,不斷提高中藥材種植科技含量。五是推進戰略品牌化。以做大做強“清江枳殼、樟樹吳茱萸、樟樹黃梔子”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突破口,積極推進“樟樹車前子”、“樟樹樟頭紅”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申報,支持企業研發產品、注冊商標、申請專利,加大對名牌產品的申報認證和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把我市“三子一殼一皮”等品種培育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實現品牌影響效應,提高市場占有率。樟頭紅陳皮產業要以集中連片基地為龍頭,以全市村莊房前屋后及道路兩旁為補充,確保可利用空地能種盡種,舉全市之力打造陳皮產業。
(三)扶持政策
結合發展樟頭紅陳皮產業,總體是延續2017年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實施以來中藥材種植相關扶持政策,對樟頭紅種苗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及新增設施進行政策扶持。具體如下:
1.種苗基地:僅對已認定的樟頭紅種苗繁育生產基地進行獎補。對新建連片面積5畝以上的樟頭紅規范化苗木繁育基地,獎補3萬元/畝,驗收合格后一次性獎補到位。享受市財政獎補的樟頭紅苗木由市林業局登記備案,一律不得售往樟樹市外。育苗單位要組織購苗農戶成立樟頭紅種植合作社,對所售苗木提供栽培技術服務,保證苗木及品種的質量,保障栽種成活率。
2.種植基地:(1)對新建連片面積100畝以上枳殼、吳茱萸、黃梔子及其他木本、藤本及多年生草本中藥材的,按照《樟樹市加快中藥材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樟府辦字〔2022〕12號)有關政策執行;(2)對新建連片、利用村莊房前屋后和道路兩旁栽種樟頭紅的,獎補1000元/畝,按照每畝40株折合面積進行獎補,分三年到位,第一年400元、第二年300元、第三年300元;(3)對種植一年生草本中藥材的,不予獎補;(4)大力推進種植保險和價格保險,其他特殊品種類中藥材按“一事一議”另行確定獎補標準。
3.新增設施:鼓勵基地進行提升改造,對新增水肥一體化系統、視頻圖像采集遠程監控系統、生態遠程監測系統、智能化氣象系統、病蟲害綠色防控系統、全過程追溯體系等設施的基地,按照當年新增設施總投入的30%進行獎補。新增設施已享受過政府相關項目扶持的,不予獎補。
以上政策執行從2023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原有未到期的中藥材種植及樟頭紅種植扶助方案繼續執行,已到期的停止執行。
(四)工作保障
包括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督查考核等四個內容。
解讀人:周玲菀 聯系電話:0795-733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