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樟樹市政府辦印發了《樟樹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修訂背景
適應災害救助新形勢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防災減災救災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必要通過修訂《預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對災害救助工作的領導,認真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
適應災害救助新問題的需要。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需要較以前發生明顯變化,現行預案在響應啟動條件、響應措施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之處,有必要通過修訂《預案》,進一步提高救災應急響應效率,更好滿足受災群眾急需,推動災害救助實現由“兜底為主”向“提高品質”的提升。
適應災害應對新模式的需要。為進一步適應重大及以上災害應對工作需要,確保防汛救災一體化銜接順暢,有必要通過修訂《預案》,強化與突發事件應對總體預案和地震、地質災害、洪澇等災種專項預案的協同銜接。
二、主要內容
《預案》主要圍繞優化響應啟動指標、細化災情信息報告、明確市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組織協調作用、完善各部門職責分工和具體響應措施等內容進行了修訂。共分八個部分。
一是總則。明確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和工作原則。
二是組織指揮體系。明確市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及辦公室相關職責。
三是災害救助準備。明確相關部門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和做好災害救助準備具體措施。
四是災情信息報告和發布。明確災情信息報告和災情信息發布具體要求。
五是市級應急響應。明確四個等級響應級別啟動條件和調整條件、啟動程序、響應措施和響應終止。
六是災后救助。明確過渡期生活救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冬春救助相關要求。
七是保障措施。明確資金物資、通信信息、裝備設施、人力資源、社會動員、科技、宣傳培訓等保障措施。
八是附則。明確名詞術語、責任獎懲、預案管理、參照情形、實施時間。
三、主要特點
(一)堅持黨的領導。在響應啟動程序、響應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災害救助全過程,受災地區黨委和政府同向發力,為救災救助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二)堅持統籌聯動。充分發揮市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牽頭抓總、綜合統籌、指導督促作用,提高“統”的綜合性、權威性。同時推動各成員單位發揮專業優勢、行業優勢,落實會商研判、響應啟動、災后救助等職責任務,構建統一指揮、統籌協調、各涉災部門聯動配合、協同應對的運行機制。
(三)堅持響應優化。根據我市市情和近年來實戰經驗,刪除“因災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戶數與間數”啟動指標,降低“因旱需救助人數”啟動指標,新增“直接經濟損失”和“農作物絕收面積”啟動指標。同時,加強災害救助響應與各主要災種響應的協調聯動,對已啟動市級防汛抗旱、地震、地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的,經綜合會商研判災情態勢,視情況聯動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具體實踐中,既考慮災種響應啟動情況,也考慮具體災害損失,推動災害救助工作關口前移,提升整體救助效能。
解讀人:黃姝婧 聯系電話:0795-736452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