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臺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樟樹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地區經濟振興發展的全面加速期,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譜寫新時代美麗樟樹建設新篇章的關鍵階段。為系統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搶抓“雙碳”發展機遇,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助推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根據《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宜春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文件,結合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工作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作為根本出發點,以穩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強化污染治理、推行綠色方式、創新綠色制度,為建設江西綜合實力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三、主要目標
到二〇二五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保護格局基本形成,環境風險有效控制。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美麗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一流,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進一步創新,“兩山”雙向轉化通道基本打通。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建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短板得到補齊。
四、主要任務
1.“十三五”回顧及“十四五”目標。“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事關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戰果。“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控制指標主要包括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五方面的19項指標。
2.加強環境調控,推進特色板塊建設。抓住新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發展方式,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堅持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鏈條,加強源頭管控,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綠色轉型。
3.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緊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積極落實國家和江西省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以“降碳”為抓手,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升級。
4.堅持水環境統籌,改善水環境質量。全力保障水環境安全,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建立水源地應急體系。深化水污染治理,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續建工程,推進集鎮污水處理站及污水管網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強水資源保障,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5.推進系統防治,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加強土壤污染管控與安全利用,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推進農業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推進地下水污染管控與修復,統籌開展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6.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繼續強化農業面源的污染管控,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業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積極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有序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持續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7.加強生態空間管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生態示范創建和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到2025年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體系基本完善,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監管水平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明顯提升,生態資產不斷增值,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8.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嚴守環境安全底線。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健全環境風險管理和應急體系,提升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基礎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環境風險,努力降低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提升核與電磁輻射安全保障水平,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解讀人:柳文豐
聯系電話:0795-716155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