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2030年,全省建成8家左右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引育數據企業500家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2%……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這一政策舉措,是我省推動“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轉型的一項長遠謀劃。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將生產性服務業分為科技型、數智型、流通型、要素型四大功能類型,并提出16條細化措施,將進一步引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預期。
順應趨勢瞄準人工智能布局
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服務行業,其主要為生產者服務,是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產業之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營業收入達2006.04億元,同比增長10.2%。
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關乎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面向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我省提出要培育壯大數智型服務業,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智力支持。最值得關注的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積極推進智能化軟件、具身智能裝備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環節的應用,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上線一批“小快輕準”的人工智能產品。
同時,我省將培育壯大數據產業,發展數據公證、合規認證、數據托管等專業服務機構,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化全流程服務能力;加快低空服務發展,鼓勵企業開發低空智聯網和空域管控服務系統,構建通感一體、空天地協同支撐能力;加強軟件信息建設,開展虛擬近眼顯示、多模態交互、內容生產等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終端產品的易用性和適配度。
契合需求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邁進新興產業大省行列的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已連續三年站穩萬億元級臺階,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正加速向萬億元產業邁進。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端的現實需求,為生產性服務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例,全省超1.6萬家企業啟動數字化診斷,1.2萬余家企業實施改造。經測算,企業改造后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16.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5.7%,懂技術、懂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助攻手”。
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我省圍繞加快發展科技型服務業,實施多項硬核舉措:在強化科技服務賦能方面,我省將大力發展科技推廣、信息、交易等服務模式,培育市場化新型研發組織、中介、服務外包等新業態;指導企業建立創新驅動平臺,加快設備購置與數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
在打造中試服務平臺方面,我省將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支撐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試平臺,優化中試發展生態,積極發展專業化服務,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同時,我省還將推動工業設計創新,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水平,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發展低碳環保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補齊短板聚焦物流、金融等領域發力
從破解難題入手,我省在現代物流、人力資源、金融改革等領域細化舉措,著力補短板、強弱項。
針對物流與產業融合不深、會展品牌不強等問題,《若干措施》提出,鼓勵發展供應鏈管理服務,融入制造業采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發展零庫存管理模式;引進“世界商展百強”“全國展覽百強”等會展項目,提升世界VR產業大會等展會影響力。
針對金融業態不豐富、人力資源集聚不足等問題,《若干措施》提出,加快贛州、吉安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撫州探索科技金融改革試點;鼓勵發展高端獵頭、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測評等服務業態。
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為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要素保障。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加強對任務落地的跟蹤落實,督促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積極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平臺或項目申報中央和省級各類資金。
--轉載自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