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天測血壓
怎么早上和晚上的數值差了這么多
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不少人堅持監測血壓
卻因為沒找對時間測量
要么被“虛高”數值嚇慌神
要么沒發現悄悄升高的血壓
耽誤了調理時機
其實血壓就像潮水
有“漲落規律”
找對時間測量
才能揪出身體里的“血壓刺客”
一、血壓的一天波動規律
人體血壓并不是一直平穩不變,而是隨著晝夜節律波動。在一天 24小時內具有“兩峰一谷”的規律變化,像一個勺子的形狀,總體是白天高、夜晚低。一般來說6:00-10:00、16:00-18:00為一天中的高峰時間;到晚上逐漸降低,凌晨2:00-3:00 是低谷時間,這種血壓稱為“杓型血壓”。
如果夜間的血壓與白天近似,就稱之為“非杓型血壓”。如果夜間血壓反而較白天高,稱為“反杓型血壓”。
注意:清晨高血壓與心腦血管風險密切相關,而夜間血壓升高常提示隱性高血壓或用藥不足。
二、血壓的2個黃金監測時間
清晨起床1小時內:測“救命血壓”
剛睡醒時,身體還沒被吃飯、走路、情緒干擾,血壓處于最真實的“基準線”,醫生稱之為晨峰血壓。更關鍵的是,心梗、腦梗等意外多在清晨發作——因為這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段。
早上如何正確測準血壓:
1.醒后別亂動:先靜坐5分鐘,讓身體從睡眠“切換”到清醒模式;
2.排空膀胱再測:憋尿會讓血壓“假性升高”,差10mmHg都有可能;
3.遠離“升壓刺客”:測前30分鐘別喝咖啡、抽煙,也別著急吃降壓藥。
若早上血壓經常超135/85mmHg,哪怕下午正常,也得重視!這可能是高血壓的“早期信號”!!!
16-18點:揪“隱匿性高血壓”
血壓有“雙峰一谷”的規律:16-18點是一波小高峰。很多人早上測著正常,下午卻因久坐、疲勞、工作壓力,血壓悄悄“超標”,這種“隱匿性高血壓”最危險——常規檢查查不到,卻在偷偷損傷血管。
下午如何正確測準血壓
1.飯后別馬上測:血液集中到腸胃,血壓會暫時偏低,測了也不準;
2.情緒平復再測:剛吵完架、趕完工作,先深呼吸10次,保持安靜狀態至少5-10分鐘再測,不然數值會“虛高”;
3.記好吃藥時間:若正在吃降壓藥,要備注服藥時間,避免誤判藥效。
三、3個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
1.只測一次就下定論。
血壓本就有波動,偶爾一次高不代表高血壓。醫生建議:連續測7天,記錄晨起和下午的數值,取平均值才靠譜。
2.袖帶綁得不對。
袖帶太緊,血壓測出來偏高;太松則偏低。正確做法是:袖帶下緣離肘窩2-3厘米,松緊度以能塞進一根手指為準。

3.坐姿隨便湊合。
翹二郎腿、手臂懸空、后背不靠椅背……這些小動作會讓血壓升高5-10mmHg!
正確姿勢:安靜放松坐好,雙腳平放地面,手臂袖帶與心臟齊平。

血壓就像天氣
不能只看一時“晴雨”
摸準它的規律
在黃金時間監測
避開常見誤區
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來源/江西衛生健康綜合聯勤保障部隊第921醫院、江西疾控、健康北京等整理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