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藥業源遠流長,起自東漢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著名丹術家、道教始祖葛玄在市東南的閣皂山采藥行醫、筑灶煉丹,前后40余年,開樟樹藥業先河。樟樹在三國時期擺有藥攤,唐代設有藥墟,宋代形成藥市,明清為南北川廣藥材總匯的“藥碼頭”。至乾隆年間,樟樹鎮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吃藥飯”,藥材行、號、莊、店近200家,炮制作坊百處。樟樹人開的藥店遍布全國各地,成為我國藥界名聲大噪的“樟樹藥幫”。“樟幫”藥工炮制加工,炒、浸、炙、烘、曬、切、藏均十分考究,獨樹一幟,切制的白芍飲片堪稱一絕,素有“白芍飛上天”之譽。眾多樟樹藥人分布全國各地,獨特的加工炮制技藝,便捷的交通條件,招來川、廣、湘、黔、蘇、浙、閩、皖藥商迂途環至,成為南北藥材集散和加工炮制中心,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盛譽。在樟樹藥業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積淀起特有的樟樹藥都文化,中藥材貿易、加工炮制技術、樟幫幫規等獨具一格,并滲透到醫藥保健、養生、膳食、起居、民俗等,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
近年來,樟樹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契合省委、省政府中醫藥強省戰略,大力推進“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把推動中醫藥特色產業作為振興全市經濟的戰略舉措,通過不斷壯產業、延鏈條,初步形成藥地、藥企、藥市、藥會齊頭并進,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樟樹中醫藥產業發展到現在,已成為我市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
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樟樹中醫藥產業有1800多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東漢末年,著名丹術家、道教始祖葛玄在樟樹閣皂山采藥行醫、筑灶煉丹,前后40余年,開創了樟樹藥業先河。三國時已設藥攤,唐初發展成“藥墟”,宋元時期形成“藥市”,明、清臻于鼎盛,為“南北川廣藥材之總匯”。至乾隆年間,樟樹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吃藥飯”,樟樹人開的藥店遍布全國各地,成為藥界名聲大噪的“樟幫”,與“京幫”“川幫”并稱全國三大藥幫,在云南、四川等地,至今還有樟幫藥店的痕跡和文化元素。當前,為進一步傳承弘揚樟樹中醫藥文化,促進中醫藥產業大發展,形成“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的良好局面,我市加大對樟樹藥俗文化、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推廣力度,電影《樟幫》成功上映,已建成中醫藥博覽館,通過實物、圖像資料以及場景再現等形式,使之成為展示千年藥都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普及中醫藥知識的重要載體。編排了大型聲樂組歌《藥都樟樹》、傳唱一系列歌曲,籌辦好中醫藥盛會,組織一系列“樟幫”活動,以及開展了一系列媒體宣傳推介活動,對我市中醫藥產業進行立體化的宣傳。
二、樟幫炮制,技藝獨特。樟幫技藝獨樹一幟,中藥加工炮制技藝博采眾長,質量上乘,與樟樹藥俗同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樟樹自葛玄采藥煉丹,開創制藥活動起,中經南宋侯逢丙“術遵歧伯,法效雷公”,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加工炮炙技術體系,以精于選料,嚴于制作,應用輔料全而準聞名于世。其制作的每一個過程和每一道工序,包括鑒別、抖擇、貯藏、切制和炮炙等,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獨特的傳統作法,歷代師徒口傳心記,代有能人,綿延至今。
三、產業集群,鏈條完善。目前,樟樹已構建種藥材、建藥企、開藥會、辦藥校、觀藥景、泡藥浴、養藥生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形成包括中藥材種植、研發生產、醫藥流通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率先出臺《樟樹市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試行辦法》,市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龍頭企業建設集約化、規?;?、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77萬畝,有千畝基地48個,萬畝基地2個,種苗基地6個。樟樹已成為江西道地藥材主產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在全省縣(市、區)中排名首位,是全國中藥材的傳統主產地和中藥材的重要集散地。清江枳殼、樟樹黃梔子、樟樹吳茱萸均已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四、流通活躍,市場聚集。全市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達49家,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為醫藥企業提供包裝、外包設計、印刷、服務中介的企業有50多家,提供貨物配送的物流企業50多家。樟樹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l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市場經營區占地235畝,現有360余戶藥商在場內經營,上市品種2600余個,輻射全國21個省(市)、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地區。樟樹藥交會是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的三個藥交會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52屆,對宣傳中國藥都樟樹,擴大招商引資起到了顯著效果,是江西不可多得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全面推行市場化辦會,推進展會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中醫藥行業合作交流,促進中醫藥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共安排專業會展、會議論壇、文化節慶、線上平臺等多個板塊。2021年,第52屆樟樹藥交會在新建成的岐黃小鎮會展中心舉辦,采取線上、線下共同參展的形式,參會、參展醫藥廠商8800多家,參展品種超2.9萬個,共有醫藥專業代表等10萬多人次參會,成交額達220.6億元,首日交易額突破120億元。
五、平臺完善,人才匯集。近年來,為推進優質資源加速聚集,我市在平臺的專業化、規?;铣掷m發力,矢志不渝建平臺、招項目、上項目,集群效應不斷突顯。專門組建了中醫藥產業招商小分隊,2021年共引進醫藥大健康企業14家,總投資額205.46億元,其中簽約項目中20億元以上項目5個。樟樹岐黃小鎮公建項目現已建成使用,主要建設內容為會展中心、葛玄廣場、中醫藥博物館和太極湖改造等配套工程。成功引入天津天士力旗下漢廣集團中藥材初加工項目,有效提升中藥材種植效益,填補中藥材初加工產業空白,積極打造江西大型地產中藥材初加工基地。深入推進互聯網與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成功引入北京金利達在樟建設中國藥都樟樹中醫藥產業互聯網項目并投入運營。成功爭取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全國僅有21個,江西省就樟樹一家,用于支持中藥材種植、加工、品牌創建、質量檢測等建設。福城醫藥園被評為省級醫藥工業園和全省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在改造提升原有園區基礎上,我市高標準規劃建設了聚邦生物醫藥產業園、中藥飲片產業園,園區配套設施正加快建設完善中。投資51億元建設完成聚邦生物醫藥產業園,各類平臺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將成為滿足各類醫藥企業發展的優勢平臺。2019年建成運營的中國藥都·中藥質量第三方檢驗檢測中心填補了全省中藥第三方檢測空白,檢驗檢測服務項目達500項以上。當前,樟樹從事醫藥行業有5萬余人(含銷售人員2萬余人)。全市醫藥行業現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省著名商標56件。憑借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強大的發展后勁,我市醫藥產業集群被確立為全省二十個示范產業集群之一。強化人才保障,2018年制定出臺了招才引智“新五條”,2020年共吸引了2715名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報名應聘,共有121家企業參加,提供2862個崗位,已有325人簽約,為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強化了人才支撐。江西樟樹中醫藥職業學院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9月招生,將為樟樹發展中醫藥職業教育培養和儲備一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緊缺、實用人才。
六、目標清晰,前景廣闊。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何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作為中國藥都,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快中醫藥發展的系列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中醫藥強省戰略以及“中國藥都”振興工程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和質量為核心,強化創新研發引領、高端產業集聚,打通產學研各個環節,延伸和完善產業鏈,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稟賦優越、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積極在中醫藥產業發展創新平臺、生產能力布局中搶抓先機、作出貢獻,推進要素匯集,構建行業標準,著力打造“三個基地、一個中心”,全面推進樟樹中醫藥產業事業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中醫藥強省的“樟樹樣板”。一是打造中醫藥產業集群基地。主要是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藥材供應保障基地、中藥飲片生產基地、醫藥制造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保健食品生產基地、醫藥物流基地等7個基地建設。二是打造中醫藥文旅融合基地。主要在深挖“藥都”中醫藥文化內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培育中醫藥特色旅游商品、營造城市中醫藥文化氛圍等4個方面下功夫。三是打造中醫藥診療康養基地。主要是抓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強化中醫藥人才體系建設、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展中醫康養產業發展等4方面工作。四是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主要是推進中醫藥傳承體系建設、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產品突破、創建中醫藥“樟樹標準”、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中醫藥創新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