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素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近年來,我市始終秉承歷史文脈,把推動中醫藥特色產業作為振興全市經濟的戰略舉措,通過不斷壯產業、延鏈條,初步形成藥地、藥企、藥市、藥會齊頭并進,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被評為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中醫藥產業示范基地,是中國中藥協會唯一授牌認定的“中國藥都”。樟樹藥業發展到現在,已成為我市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概括來講具有以下五大特點:
有歷史。樟樹藥業經1800 多年的傳承,具有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東漢末年,著名丹術家、道教始祖葛玄在樟樹東南的閣皂山采藥行醫、筑灶煉丹,前后40 余年,開樟樹藥業先河。樟樹在三國時已有藥攤,唐初發展成“藥墟”,宋元時期形成“藥市”,明、清臻于鼎盛,為“南北川廣藥材之總匯”。至乾隆年間,樟樹鎮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吃藥飯”,樟樹人開的藥店遍布全國各地,成為藥界名聲大噪的“樟幫”,與“京幫”“川幫”并稱全國三大藥幫,在云南、四川等地,至今還有樟幫藥店的痕跡和文化元素。
有產業。目前,樟樹已構建種藥材、建藥企、開藥會、辦藥校、觀藥景、泡藥浴、養藥生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形成包括中藥材種植、研發生產、醫藥流通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4.86萬畝,有百畝以上基地153個,千畝以上基地36個,萬畝以上基地1個,種苗基地6個,品種主要以道地藥材“三子一殼”為主,種植面積居全省各縣市首位,是全國中藥材的傳統主產地和中藥材的重要集散地。樟樹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l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市場經營區占地235畝,現有350余戶藥商在場內經營,上市品種2600余個,輻射全國21個省(市)、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地區。樟樹藥交會是1958 年經國務院批準的三個藥交會之一,到2019年底已成功舉辦50 屆,對宣傳中國藥都樟樹,擴大招商引資起到了顯著效果,是江西不可多得的一塊金字招牌。目前,全市有醫藥企業326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75家。2019年,全市醫藥產業集群營業收入913億,上繳稅收7.05億元,醫藥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68.1億元,中醫藥產業連續四年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產業集群。
有平臺。近年來,為推進優質資源加速聚集,我市在平臺的專業化、規模化上持續發力,集群效應不斷突顯。福城醫藥園被評為省級醫藥工業園和全省現代服務業聚集區。藥都科技產業園一期規劃面積6200 畝,總投資150 億元,是現代醫藥物流和高端醫藥生產的聚集區,目前已落戶企業42 家。藥都創新創業園規劃面積1000 畝,總投資50 億元,目前已落戶企業96家。
有后勁。目前,全行業擁有1家國家創新型示范企業、3家省級創新型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有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中醫藥類創新平臺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專業研發服務機構5個,有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擁有國家專利400余個。全市醫藥行業現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省著名商標58件。憑借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強大的發展后勁,我市醫藥產業集群被確立為全省二十個示范產業集群之一。
有舉措。在當前從國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背景下,樟樹作為“中國藥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為積極策應中醫藥強省戰略,自2017 年以來,我市提出并大力推進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全速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步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藥都振興“六個一”工程基本完成,《江西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實施方案》《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以省政府辦公廳和省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名義先后正式印發。研究出臺了《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試行辦法》《醫藥流通產業扶持辦法》《招才引智“新五條”實施辦法》《關于促進機器智能化應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關于引進中國醫藥工業的扶持獎勵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正在加快推動出臺《加快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十六條政策措施》,對全產業鏈進行扶持。在系列利好政策引導下,我市相繼引進了樟樹岐黃小鎮、國家中藥第三方中藥檢驗檢測中心、江西樟樹中醫藥職業學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建成,必將為藥都振興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