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經樓鎮橫崗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內,村民們正忙著搶種大球蓋菇,翻地、撒菌種、鋪稻草、灑水,一派繁忙的景象。
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成熟后的大球蓋菇色澤艷麗、食味清香,富含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有“素中之葷”的美譽,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為種植原料。
“這次種植了5畝大球蓋菇,預計每畝可采收鮮菇 3000一4000斤,除去菌種、稻草和人工等費用,預計每畝純收入5000元。”正與村民一道栽種大球蓋菇的村黨支部書記聶新龍說。
種植大球蓋菇既能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還能讓秸稈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在種植土壤周圍墊上木屑,然后均勻地撒上菌種,最后再覆蓋上一層秸稈,這些秸稈不但能夠為菌種保溫,還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料,滿足菌種早期生長所需的碳元素。”聶新龍說。
每種植1畝大球蓋菇,可消耗1.4噸秸稈。通過大球蓋菇菌種對秸稈的分解,剩余的菌渣還可以作為有機肥,這不僅徹底解決了大量秸稈因廢棄、燃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又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等利用模式,實現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1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