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1068) 字原父,別號公是,黃土崗鎮墨莊劉家人,劉立之子(《宜春人物》誤為其弟劉立德子)劉式孫。北宋慶歷六年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以其內兄親避嫌而自列第二為榜眼。
敞及第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上述考功郎、權度支判官、徙三司使。秦州與羌人爭古謂地,仁宗問敞棄守熟便之策。
敞知制誥,奉使契丹,素知山川道徑及異獸形狀,遼人嘆服。回京知揚州,體民情、閱案斷疑,百姓謂之神明。鄆州社會混亂,吏卒強取豪奪,敞徙鄆州,決獄訟,明賞罰,全境肅然,竟路不拾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據經以諷諫;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告帝固重。皇大后聞之大喜。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
敞學問淵博,有“通儒”之稱。自佛老、卜巫、天文、方藥、山經、地志皆研知大略。歐陽修每有所疑,輒以書問之。南宋文學家葉夢得在《辟署錄話》中贊之“劉原文博學多聞,前世實無及者”。
敞文思敏捷,學問淵博,議論宏博,長于春秋研究,開創宋儒批評漢儒之先聲。著有《春秋權衡》、《春秋傳》、《春秋意林》四十卷及《公是集》、《七經小傳》、《漢官議》等書。為儒學經典研究權威學者,世稱“公是”先生。
敞還精于金石銘文的考釋,撰有《先秦古器記》,創始中國考古學的研究。
敞詞章燦爛,其詩文入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文辭古雅流傳千古。
熙寧元年卒,年五十。弟劉頒,子劉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