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共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和2個社區,共有147個自然村。總面積86.7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347公頃,水面面積187公頃,有林面積1916.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6%。總人口近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3‰。201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9億元,同比增長16.4%。農民人均純收入12076元,同比增長15.58%。完成財政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23.4%,占沖刺任務的100.3%。全年農業生產總值3.2億元,同比增長8.8%,主要農作物產量:稻谷35932 噸、花生2217 噸、油菜籽1326噸;主要工業企業:機械、服裝、化工、陶瓷、釀酒、造紙、飼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全年工業總產值42.56億元,同比增長20.6%;第三產業總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 8.8%。
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該鎮榮獲了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示范鎮,全國建制鎮示范試點鎮、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江西省十大魅力鄉鎮、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先進鄉鎮等以一系列“國字號”和“省字號”榮譽稱號。
大觀樓(譙樓)
譙樓又名大觀樓,系臨江軍、路、府署大門望樓。始建于宋代,幾經修繕,屢有改觀。自明洪武初(約1328)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先后五次修繕。咸豐七年(1857),太平軍撤出臨江時,樓毀。此樓為同治十二年(1873)年復建,更為壯觀,在二樓正中有明代大學士解縉手書“臨江府”豎額。1951年,省榮軍醫院在此建立,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譙樓從地面到樓頂高22.4米,臺基高6.45米,寬25.6米,深14.2米,臺面建樓三層,均為木構。譙樓宏偉壯觀,在湖西分守道首屈一指。明王佐有詩為贊;“危樓落就冠湖西,畫棟飛甍拂彩霓。四面山河開壯麗,兩儀清濁判高低。龔黃千古佳名并,賓主東南眾美奇。江漢風流如昨日,可能授簡不留題。”
府前街
北起大觀樓前,南至西大街,全長450米,寬10米。原為石板路面。沿途街內有古鎮石牌坊、文革記憶展示館、鐘樓文化廣場、狀元亭、半山亭、鐘樓、文博館、師姑井、大觀樓等景點。舊時府前街北通臨江府,東連興化門碼頭,歷任官員到任時,本地士紳均在興化門外的風雨亭(接官亭)相迎,經府前街前往府衙。府前街是當時臨江最繁華的街道。“四海賓客行慢慢,吳商蜀賈走骎骎”正是當年盛況的寫照。
鞭子街
東起府前街,西至萬壽宮巷,街長約200米,磚石路面。清朝曾名柳口巷。民國以來,因此街有一鞭炮廠而改成鞭子街。傳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臨江講學。先生好酒,有天大醉后路過此巷,正巧下雨,磚石小巷地面濕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講學用的教鞭遺落此巷。后人為紀念他,稱此巷為鞭子街。
萬壽宮巷(文化墻)
北起縣前街,南至西大街,長500米,因巷內的萬壽宮而得名,取其福壽綿長之意。明清時期,臨江府和清江縣的監獄設在東側,此巷因位于監牢背后,民間亦稱之為牢背巷。該鎮文化墻位于萬壽宮巷內,長約500米,高平均4米,墻上繪畫采用黑色大理石雕刻后嵌入而成,有圓形、扇形、長方形的共84幅,按順序分為臨江歷史、名勝古跡、人杰地靈、紅色記憶、風光迤邐、民俗風情六個篇章。該文化墻,充分展示了臨江古鎮的厚重歷史和璀璨時刻,增強了臨江人民的自豪感,是古鎮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萬壽宮
萬壽宮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600多年歷史,為紀念道教凈明派祖師爺——許真君治理江西水患、造福江西百姓而建立 。萬壽宮規模宏大,深5進,面積達1430平方米,歇山頂,八字門,青石地。門額立“萬壽宮”石刻豎匾,青石門壁,素雕花木、戲劇、翔禽圖案,磚木結構。終年香火不斷,保持著古樸神秘的色彩。“萬壽”一詞最早見于詩經中,“萬壽無疆”原是普通百姓用來恭祝君王長生不老的贊語,后世人用它來恭祝許真君,希望他能夠長生不老,萬壽宮在古代也是江西會館和江西商會的所在地。
鐘樓
鐘樓,俗稱鐘鼓樓,重建于2007年,始建未詳,明初才子解縉曾有“風挾鐘聲過渡口,月移樓影到江心”的吟頌,證明此樓明初即有。原是臨江重要象征,“樓凡四層,軒窗四面,面面玲瓏,四層上懸銅鐘,與譙樓對峙”。樓內的銅鐘重達3700余斤,鐘聲可傳10余里。歷代文人在臨江都留下許多贊美鐘鼓樓的詩詞,是古代民眾登樓遠眺的最佳場所。臨江鐘鼓樓是宋元明清四朝軍路府衙門,是江西省保存的最大的府屬衙門舊址。
藥材基地
臨江藥業由來已久, 由原臨江府所轄各地藥商組成的藥幫與京幫、川幫并列為全國三大藥幫,史稱"臨江幫"或"江西幫"。全鎮的藥材生產面積達4000畝,百畝連片基地6個,千畝連片基地2個。具體為雙洲村委的商洲積殼基地;廟前、姚巷、徹埠、紐塘村委的銀杏基地;寒山、姜璜、武塘村委的黃梔子基地;渚塘村委的吳萸子基地和蘆陽村委的杜仲基地。全鎮中藥材種植戶達1200余戶,藥農4000余人,從事藥材購銷的單位和個體戶達100余家。
永興陶瓷公司生產車間
樟樹市永興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高、中、低檔陶質酒瓶的企業,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依靠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發展,實力日益雄厚。2009年為了提升企業軟、硬實力,共投資5000多萬元對原有的廠房、設備、工藝進行了重大更新改造。引進了目前國內同行業最先進的輥道及烤花窯生產線,新建、擴建了制模、制泥、制釉、成型、真空脫泡、烤花6個車間,總建筑面積達2萬多M2,規模達到省內同行業之首。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工藝、裝備精良,檢測手段齊全,能研制酒廠需要的各種不同造型、不同規格的酒瓶;是江西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并與國內30多家酒廠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
衛生設施
樟樹市第二人民醫院即為臨江鎮衛生院,該院門診大樓經過立面改造與古鎮特色渾然一體。該院住院部為2015年新建,該項目建筑共7層,其中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達6150平米,投入資金共計200余萬元。同時,為滿足需要,還購置了一些新設備和儀器。這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該鎮的醫療水平,還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就醫條件。
文化項目
該鎮充分發揮臨江商會和個協的獨特宣傳文化優勢,積極組織民間文藝“能人”、“名嘴”組成演出隊,自編自演群眾喜聞樂見的、鄉土氣息濃厚的節目。今年以來,元旦和“七一”和國慶期間共進行了3場大型演出。在商會演出隊的帶動下,群眾自發組織了歌詠隊、國標舞、嗩吶隊、扇子舞、廣場舞等20多支隊伍。此外,還充分發掘了民間剪紙、快板、三句半等群眾性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