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因樹得名、因藥成市、因酒揚名。歷經2100多年的風霜洗禮。今天,54萬樟樹兒女在這片12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繼往開來,正以“明星城、工業市、科技園、旅游地”和“藥都、酒都、鹽都”的風采昂首再造新輝煌。
近年來,樟樹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優化投資環境,積極營造“動心、安心、放心、舒心、省心”工程,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環境變美、布局變優、“一江兩岸”城市格局初步拉開框架,城南新城區開發和老城區改造同步推進,規劃面積13.7平方公里,一批重點工程先后竣工或加緊建設,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開發面積3平方公里,工業聚集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以醫藥為主導,化工、服裝為兩翼的濃厚產業特色,帶動機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印刷包裝、橡膠、瓷器制品等10多個行業落戶,正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樟樹以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文優勢在全省乃至全國可稱獨樹一幟。
區位優越:
樟樹地處江西腹地,距省城南昌不足1小時路程,處昌九工業走廊和京九經濟帶的十字交*點,可較好地承接和輻射,是襟帶江西東南西北四大門戶的天心地膽之地。
交通便利:
樟樹自古就是“四會要沖”“八省通衢”的水陸交通要津,現代化的立體交通更成了它聯接外部世界的便捷之途,贛粵、滬瑞高速公路在昌傅形成立交,105國道縱穿市區;京九、浙贛鐵路成十字形橫跨10個鄉鎮街道;贛江水道中分全市。
通訊快捷:
樟樹自秦以來就是江南最重要的驛站,如今的郵政通信更趨現代化,程控交換機容量達7萬門,無線尋呼、移動數據網覆蓋全市城鄉;電報電路自動轉報,并設有短波電臺。
經濟特色明顯:
藥、酒、鹽不僅支撐了全市經濟大廈,還是樟樹的三面“金字招牌”。
樟樹既是承載深厚藥文化的歷史名城,又是蘊藏豐富藥資源的新興城市。
樟樹藥業,素以“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享譽神州。樟樹藥業始于漢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歷1700余年而不衰,三國是著名道人、醫學家、藥學家葛玄在樟樹城區東南的道教名山閣皂山,采藥煉丹行醫修道達40余年,遂開樟樹藥業先河。到清代,樟樹80%以上的人口“吃藥飯”,其藥業人員遍及大江南北,成為我國藥界赫赫有名的“樟樹藥幫”,居藥界三邦之首。樟樹藥“齊”,在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扼江廣之匯”,“集三巴之異產,采百粵之珍叢”。樟樹藥“靈”,在于其特有的炮制方法,不論炒、浸、泡、炙或是烘、曬、切、藏,無不出類拔萃,獨樹一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每年一次的全國藥材交流大會商賈云集、藥品薈萃,更使藥都名揚四海,其參與范圍之廣、藥商之眾、品種之多、時間之長,成交額之高均為全國藥市之冠,每屆大會成交額均超10億元。
近年來,隨著生物藥在國際市場日益走俏,樟樹市抓住機遇,把藥業作為我市的支柱產業來抓,制定了“種藥材、興藥市、建藥廠、辦藥校、添藥景”五大戰略,推動全市藥業向現代化、集約化、產業化、高品質、高效益發展。目前,全市有中藥材種植戶6000余人,種植基地33個,總面積突破10萬畝,中藥材種植業被列為國家“星火”產業。樟樹制藥業實力雄厚,樟樹醫藥集團、仁和集團、長江生物、宏潔、齊靈、金康生物等制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4.7億元。投資1.5億元興建的藥都中藥材城,其宏大的規模更為藥都“滿街溢藥香”添上了濃墨重彩的傳神之筆。
樟樹酒文化歷史久遠。“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南宋詩人陸游曾在他的《對酒》詩中發出對樟樹名酒如此的贊嘆。
4000年酒文化底蘊為中國名酒——“四特酒”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清光緒年間,樟樹婁源隆酒店在繼承樟樹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吸取山西汾酒和湖北漢汾酒的工藝,釀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大受歡迎。婁源隆酒店一時聲名大振。為區別其它白酒,1930年,婁源隆的分號天成酒店,首先在酒缸和酒壇上貼上兩個“特”字,稍后又用大鵬商標貼出四個“特”字,以示特優,“四特酒”從此誕生。
“四特酒”集眾家之長,又獨樹一幟,屬“特香型”新酒種,具有“亮似鉆石透如晶,芬芳撲鼻迷逗人,柔和醇甘無雜味,滋身養神類靈芝”的特點,是江西第一名酒。20世紀50年代末的一次中央會議上,“四特酒”被選作會議用酒,深受歡迎,且有“清香醇純,回味無窮”的好評。以后,“四特酒”聲譽益隆,今天,江西四特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家大二型二級企業,目前,產品有7個規格、141個品種;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5.36億元,上繳稅收超1.1億元人民幣。“四特酒”已成為樟樹經濟的支柱產業。此外,醉人的酒鄉還擁有樟樹“健酒”、“貢酒”、“吳城酒”、“酒王酒”等品牌,各類黃酒、甜酒、藥酒和營養酒等美酒佳釀更是琳瑯滿目。
鹽業是樟樹市域經濟突起的一支新軍,位于樟樹市區東南面的大橋鄉、洋湖鄉、永泰鎮和店下鎮境內,鹽儲藏量達103.71億噸,面積為133.60平方公里,礦體累計厚度40至60米,結構特征及深度極便于開采,是江南最大的巖鹽礦,在全國居第五位,按每年開采100萬噸計算,可以開采2900多年,目前,在礦區形成規模生產的制鹽企業有江西鹽礦和富達鹽礦。其中,江西鹽礦已擴建形成70萬噸真空制鹽和1.6萬噸芒硝的年生產能力,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富達鹽礦通過中外合作,投資2.46億元人民幣,設計年生產能力擴大到50萬噸真空制鹽規模。閣山化工工業園開發面積5000畝,擬投資7億元人民幣興建的“雙十”項目,即興建10萬噸/年離子膜堿,10萬噸/年PVC樹脂項目正在籌建之中。一個鹽、堿工業競相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積淀深厚:
樟樹,是長江文明的發源地。距今4500多年前的樊城堆遺址,記錄了遠古先民刀耕火種的奮斗足跡。這里是江西省縣(市)古文化遺址最多的地方,現在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革命文物保護點1000余處,其中筑衛城遺址城廓宏大,造型奇特;吳城商代都邑遺址打破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定論,被列為“20世紀全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并入選國家文物局“十五”期間50處大遺址重點保護項目之一,排名為第一類共同21處中的第8位。
作為聲震八方的“藥都”,樟樹是以藥物養生延壽為精髓的道教靈寶派創派之地,其始祖葛玄早在三國時期就在閣皂山采藥煉丹,開創樟樹藥業之先河。此后,“藥都”文化千錘百煉,孕育了藥都獨具魅力的藥文化景觀;葛玄命名的八卦圖式百草園,葛玄搗藥用的“丹井”、樟樹藥界祭祀藥祖的三皇宮、巧匠如云的百年藥店、古色古香的藥王街,交易火爆的大型中藥材城……樟樹境內的閣皂山素享“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館”的美譽,唐代被封為“第三十三福地”,宋時與龍虎山、茅山并稱全國道教三大傳錄圣地,道家羽士爭相歸隱,名醫名家樂此不疲,其道教文化千百年來一直名噪天下。方圓50余平方公里的閣皂山旅游區森林覆蓋率達83.4%,空氣質量和水質均超過國家一級標準。這里峰巒疊嶂、泉巖奇特、古木參天,鐘靈毓秀的山水吸引了朱熹、文天祥、顏真卿、解縉等歷代名士紛紛躬臨其盛,且留下諸多題詠,使 “ 道靈、藥靈、山水空靈”的閣皂山更加名聲卓著。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今天的樟樹兒女,更賦予自己璀璨的歷史和秀美的山水以十分迷人的時代內涵:江南商都吳城文化博覽園、閣皂山大萬壽崇真宮、紫陽書院等被重新修建;以朝藥王、訪藥店、觀藥景、逛藥市、品藥膳為內容的藥都特色旅游休閑、保健有機融合;閣山贛水的天成勝跡與藥文化酒文化欣賞、道教朝拜等旅游項目交相輝映。
自然環境優美:
樟樹處鄱湖平原與贛中丘陵過渡地帶,屬無震區。境內以平原低丘為主,構成從東南至西北呈馬鞍形的傾斜走向。中部為沖積平原,海拔20—40米,占市域面積的41%;市內8水過境,形成灘涂近萬公頃,水庫、湖泊星羅棋布。
樟樹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C;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9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為43%;無霜期長,年均272天。土壤肥沃,植被好,森林覆蓋率在24.1%以上;域內無工業污染,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發展前景廣闊:
樟樹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而且市域的土地、生物、礦藏、旅游、品牌五大資源優勢趨強,發展現代化經濟前景廣闊。按照“科教興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游活市”的發展戰略,樟樹市的開發重點是:
1、以藥材種植為依托,加快中藥材基地建設,鼓勵發展中藥材加工企業;以制藥企業為龍頭,*大聯強,組建新的制藥集團企業;以中藥材市場為先導,營造寬松環境,整合現有品牌資源,完善產品優化升級質量管理服務保證體系,新產品開發體系,市場營銷體系,形成種、產、銷一條龍產業鏈優勢。
2、以微電子技術為主的信息產業和機電一體化的機械制造以及新材料等戰略型、知識型產業。
3、樟樹市域面積1286.77平方公里,不僅有41000公頃良田,還有20000公頃宜林宜草宜牧的三邊地、灘涂、稀疏林地和7800余公頃可養水面,可供發展特種種植、養殖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
4、樟樹生物資源豐饒,市域內有林面積31000余公頃,動植物種類繁多,可供食用、藥用的量大,可重點開發生物工程、生化制藥和新食品、新飲料。還可實施藥酒聯姻、藥鹽聯姻,走美容益智、營養保健的開發之路。
5、樟樹市境內的地下資源豐富,主要有巖鹽、煤炭、瓷土、卵石、花崗巖等,可開發氯堿工業、精細化工和建材業。
6、樟樹旅游業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幾千年豐厚文化底蘊的積淀,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和山川毓秀的自然環境,將成為旅游業開發的熱點。
重點產業扶持政策:
(一)投資工業領域:
1、投資工業生產性企業,可通過出讓、租賃等方式優先取得土地使用權,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其土地出讓金:城市規劃區內一般性企業為每畝8萬元人民幣,省級以上高新技術項目每畝7萬元人民幣,醫藥企業每畝6萬元人民幣;投資城北工業園區內的生產企業,土地出讓金為2.8萬元人民幣,項目建設竣工后經審驗,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500萬元以上的每畝土地給予27900元獎勵,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000—1500萬元的,每畝給予27000元獎勵,固定資產投資額在500—1000萬元的,每畝土地給予23000元獎勵。
2、投資城北工業園以外的企業,經營期10年以上的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地方財政將前五年的100%、后五年的50%納入地方財政建立的企業技改基金和新產品開發基金,并對該企業予以支持,用于該企業擴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
投資城北工業園區內的企業,企業所得稅,屬地方分成部分,前5年由財政按100%列支扶持,第6年至第10年由財政按70%列支扶持;企業依率繳納的營業稅,前5年由財政按50%列支扶持,第6年至第10年由財政按30%列支扶持;個人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前5年由財政按100%列支扶持,第6年至第10年由財政按70%列支扶持。
3、新建在城北工業園區以外的工業項目,企業投產后征收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地方財政將前五年的50%納入地方財政建立的企業技改基金和新產品開發基金,并對該企業予以支持,用于該企業擴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其中,對產品出口、高新技術、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可在六年內予以支持。
新建在城北工業園區內的工業項目,企業投產后征收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凡年實際繳納稅額100萬元以上的,前三年由地方財政按70%列支扶持,第4至第5年地方財政按50%列支扶持,第6至第10年地方財政按30%列支扶持;凡年實際繳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前5年由地方財政按40%列支扶持,第6至第10年由地方財政按20%列支扶持。
(二)投資旅游領域:
1、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根據國家現行土地政策規定,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獲得土地使用權后,上繳的各種規費,同級財政留成部分可給予減免;投資者所開發的土地、旅游服務接待設施用其它公共設施,在不改變原議定用途的前提下,可以自用,也可以依法轉讓、出租和抵押。
2、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旅游項目,經營期三年內所納稅款(指營業稅和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下同)由市財政獎勵80%;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經營期前三年,由市財政獎勵所納稅款80%;第4—5年獎勵所納稅款的50%;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經營期前三年,由市財政獎勵所納稅款80%,第4—8年獎勵所納稅款的50%。
(三)投資中藥材種植和醫藥流通領域:
1、凡建立200畝以上集中連片藤木本商品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單位和個人,每年每畝補貼管護費20元。補貼資金在市藥業產業化專項資金中支付。
2、鼓勵醫藥流通企業向福城醫藥園聚集,凡從事醫藥流通的個人和企業,以及市外藥廠、醫藥公司、藥商在樟樹設立辦事處,優先在中藥材專業市場規劃店面及辦公場所,經營者年實際繳納稅額達10萬元以上的,其繳納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前五年由地方財政按50%列支扶持;凡在中藥材專業市場設立地道藥材專賣點和各類地道藥材區域專賣代理,并進行專業化中藥材品種經營,經營者年實際繳納稅額達10萬元以上的,其繳納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前5年由地方財政100%列支扶持。
3、中藥材專業市場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辦證,統一收費(稅)。凡在專業市場內經營者自開業之日起,稅(費)由市場管理部門按各職能部門規定標準的下限統一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