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地處贛、袁兩江沖積平原,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平疇沃壤,河網密布,盛產優質大米。地下水系江西名山閣皂山泉水余脈,水源豐富,硬度適中,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樟樹釀酒業的發展提供條件。
樟樹酒文化源遠流長,距今約5000年的筑衛城遺址、樊城堆遺址就出土有碳化秈稻,吳城遺址又出土了精制的酒器青銅斝、樽、爵等。商朝出佳釀,宋代出名酒。從《清江縣志》載“竹徑旁通沽酒市,桃花亂點釣魚船”、“落日照江浦,輕帆過酒家”、“何時不負登臨興,把酒經過閣皂山”等詩句中,可以看到那時的樟樹無論是江邊鬧市,還是山麓村落,無不有酒店,到處有酒沽,可見釀酒業的興盛,足證樟樹乃酒文化之鄉。清末民初,婁源隆酒店首創“四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以新型酒種、獨特風格而獲國優,蜚聲中外。
據史料考證,早在3500~4000年前的殷商時代,當地土著先民就開創釀酒先河,商代便有佳釀,吳城商代都邑遺址中出土大批精美酒具。至唐宋時,樟樹地區出現蒸餾法釀酒。宋代樟樹釀酒更具特色,河東地區(特別是今觀上鎮、洋湖鄉),人們用稻谷釀制土燒,又稱“清江土燒”。愛國詩人陸游在江西臨川上任時在《對酒》詩中寫道:“名酒來清江(今樟樹),嫩色如新鵝”。另外,黃崗冬酒也開始形成,當地村民于每年冬季采冬水封壇制作,易保存,不變質,故名“冬酒”,色澤鮮黃,味甜醇。在古清江,家家釀酒,處處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