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酒文化源遠流長,距今約5000年的筑衛城遺址、樊城堆遺址就出土有碳化秈稻,吳城遺址又出土了精制的酒器青銅斝、樽、爵等。商朝出佳釀,宋代出名酒。從《清江縣志》載“竹徑旁通沽酒市,桃花亂點釣魚船”、“落日照江浦,輕帆過酒家”、“何時不負登臨興,把酒經過閣皂山”等詩句中,可以看到那時的樟樹無論是江邊鬧市,還是山麓村落,無不有酒店,到處有酒沽,可見釀酒業的興盛,足證樟樹乃酒文化之鄉。清末民初,婁源隆酒店首創“四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以新型酒種、獨特風格而獲國優,蜚聲中外。
特香源流
四特酒的原產地樟樹自古有著"酒都"之美譽,為中華酒文化發祥地之一,境內筑衛城遺址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精美的青銅器,默默地印證著這座江南酒都悠遠而發達的酒文明。今天的四特酒即是伴隨著古青銅文明發展而來。
唐宋時期,樟樹(原名清江)地區出現了蒸餾法釀酒,是為"清江土燒"(又稱"四特土燒"),現代四特酒的釀造正是基于此不斷發展起來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對酒》中寫道:"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可見四特酒在當時已頗負盛名。明代宋應星的傳世典籍《天工開物》記錄下"四特土燒"技藝精華,繼而使四特酒傳遍全國、名揚天下,而清代的"婁源隆"酒樓的開設進一步將"四特土燒"發揚光大。1952年"婁源隆"酒樓轉設"國營樟樹酒廠",自此四特酒先后與兩大偉人結下不解之緣,飲后留下"清香醇純,回味無窮"、"酒中佳品,味道獨特"的高度贊譽。
發展至今,四特酒品牌已躋身全國白酒品牌價值15強,被譽為"中國酒類十大最具競爭力品牌"。從其規模、經濟社會效益、品牌價值和影響力諸方面考量,四特酒已在中華白酒之林撐起一方天空,從獨霸一方的江西龍頭酒業步入全國知名白酒品牌方陣。
特香確立
四特酒的歷史淵源深厚悠長,文化底蘊燦若星河,其香型的評定過程在業界更是傳為美談。
1987年4月,中國白酒界的泰斗沈怡芳親自品嘗了四特酒,認為四特酒確是好酒,但對其到底屬于什么香型頗感迷惘,一時難下定論。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親臨四特酒廠進行考察,通過察看生產車間和與技術人員的交流,對其獨特的釀造工藝有了深刻了解。考察后,嚴謹的沈先生得出結論:"四特酒既不像濃香型,也不像醬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個'四不像'的酒。1988年3月8日,四特酒在北京召開質量匯報會。首先,沈怡芳在會上系統介紹了自己在四特酒廠實地考察的情況;然后,到會專家對四特酒從色、香、味、型各方面進行了品評。由于四特酒兼具醬香、濃香、清香等諸多主流香型的韻味而使在場專家爭論不已。最后,中國首席白酒專家周恒剛先生提議道:"叫特型最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恒剛的提議,獲得到場大多數專家的初步認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恒剛、沈怡芳、曹述舜、于樹民、金鳳蘭、金佩璋、陶家馳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對四特酒的香型進行確認,最終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結論: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
四特酒"特香型"的確立,為其差異化發展道路提供了堅實基礎,也揭開了中國白酒香型發展的新篇章。
特香發展
"特香型"風格認定后,四特酒通過不斷發展和完善,集眾家之所長,揚自家之所特,逐漸形成并鞏固了"特香型白酒開創者"的獨特地位。
1989年在全國第五屆白酒會上,四特酒以特香型獨特風格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1997年,國家食品行業標準化委員會審定:四特酒以"特型"代表江南白酒流派,區別于全國已有香型,自成體系。1998年,國家輕工總會批準,四特酒生產技術要求、方法、檢驗以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等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特香型"白酒行業標準。
2005年,四特酒承擔了《中國特香型白酒》的標準制修訂工作。2007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發布了《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提出了特香型白酒的香氣感官要求為"具有濃、清、醬三項,但均不露頭的復合香氣"。該標準的發布標志著四特酒完全掌握了中國特香型白酒的"話語權"。
2011年"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落戶于四特酒公司,四特酒成為江西省乃至全國白酒行業唯一獲批企業,同年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于公司成立,從而奠定了四特酒作為"特香型白酒開創者"的行業領袖地位。
2018年,《特香型白酒》GB/T20823-2017新國標正式實施,四特酒特香型白酒標準化工作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
特香工藝
四特酒特香型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四特酒采用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傳統工藝"續渣混蒸,三進四出",選用贛鄱地區精良稻米為釀造原糧,整粒稻米不經浸泡,不經粉碎直接固態發酵,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原料中營養元素的流逝,使大米的自然之味完整的融入特香白酒中,酒的香味更純正、濃郁。
四特酒的酒曲是采用面粉、麥麩、酒糟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的大曲,在國內白酒產業中獨樹一幟。發酵的窖池,采用龍虎山特有的紅褚條石累砌而成。龍虎山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冰川時期形成的丹霞巖,本身含有復雜的微量元素,長期發酵養成龐大獨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態體系,使四特酒在發酵過程中,酒體的礦化與活性化大大增強,眾多復雜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釀成清香醇純的特香酒體。
如今,特香型白酒四特酒以"幽雅舒適、諸香協調、柔綿醇和、余味悠長、不上頭"的口感特征為世人所稱道。而作為"特香型白酒開創者",四特酒在"特香之路"上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期待其有更美好的未來,同時給中國酒業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