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黃土崗位于樟樹西南部,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9個自然村,總面積54.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075公頃,水面面積280公頃,有林面積359.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17%。總人口2.9萬人,其中城區1萬人(非農業人口0.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5‰。202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5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5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7.8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7.56億元,增長5%。工業總產值17.14億元,增長11.2%。農業總產值5.0億元,增長12%。主要農產品有花生2236噸,蓮藕2578噸、蔬菜及食用菌18556噸,生豬37142頭。地方財政收入1.0959億元;支出1.095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5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520元,同比增加700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余額15.39億元,增長13.5%。
綜合實力實現大幅提升。一是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鎮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22億元,增幅為80.44%;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51.39%、62.27%,增速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二;二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增規上企業6家,全年引資28.5億元。新簽約的源創建材、福祥新材料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動工”,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更加凸顯;三是集體收入穩步提高。圍繞“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思路,深化開展“村企聯姻”,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盤活土地存量和村級資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做大做強中藥材、蓮藕、果蔬等特色產業種植,打造了丁皮、山里、袁河流域等3個千畝枳殼種植基地,確保2021年度全鎮90%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
經濟發展釋放新鮮活力。農業方面。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成高標準農田1434畝。投資407萬元建成工廠化育秧基地和食品小作坊集中示范區,建設標準化育秧廠房3000m2,預計全年服務2萬農田生產,每年將增加村集體收入22萬元,帶動周邊7個村委脫貧戶和三類人員就業,為培育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工業方面。堅持強攻工業不動搖,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33億元,同比增41.36 %;營業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長61.27%,利潤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51.6%。充分利用原磚廠閑置的50畝工業用地,以存量資源招引“金鳳凰歸巢”,打造“小而精”工業園。2021年,園區共引進金海非、源創建材、福祥新材料等3家企業,總投資3.3億元,從項目洽談到廠房動工新建,用時不到一個月,預計可產生稅收500余萬元,解決就業崗位380個,真正實現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項目建設積蓄更強后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引擎,依托項目建設創造新供給、實現穩增長,依托項目建設加快補短板、持續增后勁。一是多措并舉引進項目。扎實開展“全民招商”,充分利用鄉賢節假日返鄉等各種時機,開展了6次“雙返雙創”和“三請三回”活動。制定《黃土崗鎮招商引資辦法》,營造“人人參與招商”的氛圍,共收到由村委上報有效招商線索20余條。全年引進億元項目8個,納入省、宜春市調度的重大項目3個,年度投資計劃總額15億元,完成投資 7.6 億元。統計入庫項目6 個,投資總額13.26億元。二是全力保障推進項目。緊緊圍繞“優化服務”做文章,強化措施,精準發力,落實鎮班子成員幫扶聯系企業機制,全面提升企業主體滿意度,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提供良好條件,努力形成“人人參與項目建設、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積極協調解決企業污水排放、用工用水困難、金融貸款、技術指導等問題32個,促進企業穩增長、增效益。
鄉村面貌展現靚麗新顏。按照“舊街改造、新街東擴、一軸兩區、三縱四橫”發展思路,不斷完善集鎮規劃和功能配套,推動協調發展。新集鎮城市功能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黃土崗中心小學綜合樓2021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農事服務中心、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落戶新集鎮,新集鎮區投資價值不斷顯現;老集鎮區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面貌進一步提升,投入150萬元,推進了全鎮3個新農村提升點建設工作。按照“七網三改”要求,持之以恒抓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00余萬元對新崗線10KV高壓線路進行改造,保障了沿線近2萬群眾的用電安全;籌措資金1162萬元,對縣道X111黃土崗段進行升級改造,百盞路燈照亮出行路;爭取2500萬元對袁河堤進行除險加固(二期),目前已動工;投入1000萬元對境內10.2㎞袁惠渠進行護坡,19個村委受益,灌溉總面積近2.8萬畝,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2021年全年,共拆除危舊房0.5萬平方米,改溝2000余米,改水改廁210戶。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嚴格落實“五控”,做好全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讓黃土崗天更藍。推深做實河(湖)長制,袁河、蒙河、山里水庫、坑里水庫等水質穩定向好,開展環高塘湖生態環境整治,讓黃土崗水更綠。全力推進林長制工作,強化森林防火管控,聯合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改專項行動讓黃土崗山更青。
民生福祉達到更高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共梳理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實事23件,全部辦結獲得群眾一致點贊。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將農村特困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70元,農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95元,分散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投入40余萬元對敬老院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累計投入120余萬建設橫坑村“黨建+樂齡中心”,目前有常住老人14人;社會更加安定和諧。一方面持續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大排查”、“大化解”,充分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4起意外死亡案均通過法律途徑化解到位。另一方面繼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去年以來,新安裝雪亮工程攝像頭247個,完成“行政村5個、自然村主要道路2個”的目標。截至目前,通過監控攝像頭解決矛盾3起,協助抓獲偷盜行為4起。
黨的建設邁上更高臺階。一是深入推進黨建“三化”建設。堅持把基層黨建“三化”建設作為基層黨建“一號工程”,聚焦工作導向,強化全面提升,積極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及黨務干部外出交流學習,借鑒示范村經驗做法,穩步推進黨建“三化”建設工作。23個村級活動場所全部完成改造升級,所有村級黨支部“三化”建設高質量推進。二是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以村“兩委”換屆工作為契機,努力把村“兩委”干部建設成為黨員隊伍的排頭兵,發展經濟的“領頭雁”,村(居委)黨組織書記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由換屆前的5人提升至9人,平均年齡由換屆前的52.2歲下降至48歲。嚴把黨員發展關,著力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持續做好后備干部的摸排、培養工作,共培養后備干部83名。同時落實9名大學生專職村干到村委工作,補充村委力量。三是抓實干部教育培訓。組織全鎮村(居)黨支部書記參加全市黨組織書記培訓會,切實提高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開展全鎮村干部培訓班,對全鎮村兩委干部進行輪訓,常態化對村黨組織書記和各支部黨務工作者開展黨建業務培訓,切實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四是堅持挺紀在前。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一年來,共收集和處置問題線索38件,其中立案13件,已給予紀律處分13人,提醒談話1人,下發疫情防控、鄉村振興、中央八項規定、值班紀律等方面問題通報23次。
黃土崗鎮領導
黨委書記 徐 云(任至6月)
黨委書記 徐文宇(6月任)
黨委副書記、鎮長 徐文宇(任至6月)
黨委副書記、鎮長 何 飛(6月任)
人大主席 鄒燕平(任至6月)
人大主席 方 平(6月任)
黨委副書記 黃愛生(任至6月)
黨委副書記 袁宇碧(6月任)
紀委書記 黎小明(任至6月)
紀委書記 丁騰輝(6月任)
黨委委員 黃 清 方 平(任至6月)
黨委委員 胡章琳(1月任)
黨委委員 胡琴琴 劉衛剛(6月任)
副 鎮 長 黎水洪 郭金榮 陳 西(任至6月)
副 鎮 長 孫 潔 洪靖琴 蔡 明(6月任)
人大副主席 孫 潔(任至6月)
人大副主席 王 易(6月任)
司法所長 楊燕琴(任至6月)
司法所長 徐建明(6月任)
綜治專職副主任 楊 松(任至6月)
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長 戴平光(1月任)
便民服務中心主任 鄒 穎(6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