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結合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統籌全市中醫藥服務資源,傳承樟幫中醫藥文化精髓,積極挖掘中醫藥服務潛力,在全市范圍內探索“1+1+5”的緊密型中醫醫共體建設模式,奮力打造中醫醫共體“樟樹樣板”。
一、織密“一張服務網”,優化中醫事業服務圈
我市構建了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和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中醫診療服務網絡,形成“鎮鎮有醫館、處處可把脈”的中醫服務體系。一方面,堅持做大做強中醫醫院。通過靠大聯強,掛牌成為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樟樹中醫院、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聯體合作單位;建立專科聯盟,連續三年引省級專家掛職副院長,打造兩專科一中心,推動市中醫醫院CMI值連續兩年列全省三級醫院第一。另一方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服務水平。實施能力提升培訓三年計劃,2025年選派100余名基層中醫骨干赴省內、廣東、福建等地進修學習。牽頭醫院市中醫醫院醫務人員定期下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臨床科室建設,帶動醫共體內中醫藥服務水平快速提升。
二、打造“一條特色街”,建設中醫治病新高地
圖為樟幫中醫藥一條街
樟樹市打造了集診療、養生、展示、旅游、銷售、研發、品牌等“七位一體”的“樟幫中醫藥一條街”。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常態化邀請國家級、省級名中醫開展大型義診、坐診、帶教活動,為樟樹市乃至全國各地的群眾提供高品質、高水平、高標準的中醫診療服務。累計490余名專家坐診帶教,服務群眾12萬余人次。該街區因成效顯、特色明,成功吸引180余批次8000余人次前來參觀考察學習。
三、深化“五共五提升”,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樟樹市智慧共享中藥房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中醫服務共建共享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共建中醫館,提升中醫館服務能力。牽頭醫院市中醫醫院與全市21家醫共體分院共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并對基層中醫館開展服務內涵建設,加強中醫藥人員配備、中醫藥技術服務提供和中醫設備配備,15%的中醫館已完成內涵建設(提前半年完成上級要求),較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二是共創名醫工作室,提升鄉鎮衛生院中醫診療水平。大力引進與建設高水平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在“樟幫中醫藥一條街”國醫館形成“十一室一站”(含2個國醫大師工作室),實現名中醫坐診常態化。同時,依托名醫工作室,加強名老中醫藥傳承帶教工作,2025年1-7月,國醫館專家授課次數140余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5100余人次,為我市培訓了一支300余名帶不走的本土中醫師隊伍。三是共學中醫適宜技術,提升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依托市中醫醫院建設覆蓋市、鄉、村三級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為基層輸送規范化技術提供支撐,實現100%鄉鎮衛生院規范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四是共享中藥房,提升鄉鎮衛生院中藥藥事管理。2024年8月,樟樹市建立以市中醫醫院牽頭醫共體為主體,覆蓋婦幼保健院、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智慧共享中藥房,是全省較早建成、覆蓋面廣并投入使用的共享中藥房,實現了中藥飲片統一采購、審方、調配、代煎、免費配送。截止目前,累計為群眾免費配送14100余人次,98000余劑次,節約費用16萬余元。五是共融中醫生活化,提升中醫藥健康素養。通過義診、中醫藥文化夜市等形式,推動中醫藥從診療服務向健康生活方式滲透共享,讓中醫藥健康文化深度融入群眾日常生活。2025年“五一”期間,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創新打造“岐黃夜韻 樟幫藥香”沉浸式中醫藥文化夜市,設立200余個展位,吸引游客12.5萬人次,人民日報、江西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