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江西改革工作簡訊》2025年第708期
為加快補齊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能力不足、服務覆蓋面不廣等短板,宜春市積極探索供銷農事服務改革,通過打造為農服務中心、探索開展農資集采直供、推廣服務模式等,整合資源,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系列化、全程式農業社會化服務。
打造為農服務中心筑牢服務基礎。以助力糧食安全、農資保供和助農增收為目標,探索開展供銷“153”農事服務改革,全市已建設供銷為農服務中心(站)38個,為當地農戶提供農資配送、集中育苗、機插(拋)秧、農技服務、機割機收、烘干倉儲、農機維修、數字農機、農產品流通等“農機+農技+農資”3類服務,有力推動農業生產向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高效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同時,在樟樹市試點搭建農機農技服務數字化平臺,為農機農技供需雙方提供智能匹配和調度,引導農戶從傳統耕作方式向機械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嘟嘟農機”平臺已集成農機調度、作業監測、應急響應等功能,注冊農機1691臺,涵蓋旋耕、插秧、植保等多類機械,撮合作業面積2萬余畝次。
探索農資直供模式力促降本增效。按照“市縣聯動、集中采購、降低成本、讓利于民”的要求,全面摸清各地化肥需求量,整合廠家資源和供銷系統內為農服務中心(站點)、基層社、社有企業、農資經營網點資源,實行集中帶量競價談判,實現“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聯采聯儲聯銷直供,將“零差價”農資直接配送至農戶。2024年到戶價格平均比市場價低300元/噸左右,為農戶節省成本280多萬元。
推廣多元服務模式精準聯農帶農。探索推廣“股份經濟合作+全程托管服務”“關鍵環節托管+全程技術指導”等服務模式,著力破解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事,滿足廣大農戶多樣化服務需求。對于外出打工或無勞動能力的農戶,推廣“保姆式”全程托管,在保證每畝收益基礎上,對產量超過1000斤的部分進行二次分紅,讓農戶毫無后顧之憂;對于勞動力不足、種植技術薄弱的農戶,制定統一服務標準和價格,提供“菜單式”多環節服務、“點單式”單環節托管服務,精準補齊生產短板。比如,豐城市秀市供銷為農服務中心通過提供耕、種、管、收等“全托+點單+訂單”服務,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約8%,水稻每畝增產100—200斤,帶動周邊1200多戶農民科學種糧。
《江西改革工作簡訊》2025年第708期
來 源:宜春市委改革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