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召開專題廉政黨課,既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必然行動,也是推動工信系統作風建設、護航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已逾十年,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必須始終以中央八項規定為鏡,常照常新、常思常省,堅決守牢紀律紅線。
一、深學細悟,從政治高度把握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核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由此拉開序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在于反對“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是群眾深惡痛絕的頑瘴痼疾。中央八項規定是黨中央管黨治黨的“第一刀”,開啟了作風建設的歷史性變革。十年來,全黨上下“刀刃向內”,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局”。2025年全國兩會后,黨中央部署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堅定決心。
二、刀刃向內,精準排查作風建設突出問題
當前,全局上下在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照黨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形式主義問題:在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時,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現象,缺乏真抓實干的勁頭。例如,在推動企業技術改造過程中,重材料歸檔輕實地督導,導致政策落地效果打折扣。
2. 官僚主義傾向:少數同志服務企業主動性不足,存在“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問題。特別是在協調解決企業用地、融資等難題時,存在“等靠要”思想,未能真正急企業之所急。
3. 享樂主義苗頭:個別干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工作標準不高,存在“守攤子”思想。在推動數字經濟、綠色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中,缺乏創新思維和擔當精神。
4. 奢靡之風隱患:雖然全局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公車使用等規定,但仍需警惕“不吃公款吃老板”“變相收禮”等隱形變異問題,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作風建設成果。
三、以身作則,切實抓好問題整改
針對上述問題,全局黨員干部要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切實做到“三個強化”:
1. 強化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的科學論斷。組織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學習月”活動,通過黨組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深入思考學。
2. 強化問題整改,推動作風轉變。開展“四風”問題專項整治,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表現,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建立“親”“清”政商關系負面清單,明確與企業交往的邊界和底線,嚴禁接受企業宴請、禮品禮金等行為。同時,設立“企業服務日”,局領導班子成員每月至少深入企業調研2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對年輕干部的教育管理,通過開展廉政談話、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導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
3. 強化制度建設,構建長效機制。修訂完善《樟樹市工信局公務接待管理辦法》《樟樹市工信局差旅費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規范公務活動。例如,明確公務接待“三單合一”(接待公函、接待清單、消費發票)制度,嚴禁超標準接待。建立作風建設考核評價機制,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情況納入科室年度考核和黨員干部述職述廉重要內容,對落實不力的科室和個人進行約談提醒。
四、躬身踐行,以優良作風推動工信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風建設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推動工作落實上。全局黨員干部要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動力,聚焦“強作風、促發展”工作要求,在“三個聚焦”上狠下功夫:
1. 聚焦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動能。加快推動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推動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醫藥、金屬家具等重點產業鏈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重點深化省級醫藥“產業大腦”建設。積極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企業,力爭2025年,累計培育數字化改造省級標桿企業30家以上;打造省級以上示范企業45家。
2. 聚焦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建立“項目管家”服務機制,對重點工業項目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協調解決用地、用電、用工等問題,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加大爭資爭項力度,積極對接國家和省工信廳政策導向,努力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為工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3. 聚焦企業培育,激發市場活力。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建立梯度培育機制,力爭年內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家。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舉辦政策宣講會、政銀企對接會等活動,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用工難、創新難等問題。
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中央八項規定是共產黨人永葆初心的“宣言書”,讓我們以此次學習為契機,牢記“工信局是企業的服務員,不是特權者”,以清正廉潔的作風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