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劉公廟鎮政務公開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省、宜春市及樟樹市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主動公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擴大政務開放參與,促進全市政務公開水平提質增效,更好發揮政務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治理能力提升的功能,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推動政務公開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圍繞經濟發展深化政務公開
(一)加強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進展信息公開。積極公布招商引資線索、招商人員、地點等成效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定期通報各班子成員及村(社區)招商引資情況;及時公開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二)加強優化營商環境信息公開。嚴格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大企業信用信息和監管執法信息公開力度,用好市營商環境評價成果,深入推進全過程公開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建立完善市場主體反映投資審批問題的辦理和反饋機制,著力優化投資環境。同時做好領導班子走訪企業,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等信息公開。
(三)加強減稅降費信息公開。系統梳理、集成發布推送新出臺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開展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咨詢輔導,幫助納稅人、繳費人了解政策、使用政策。推進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開,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守信、規范健康發展。
二、圍繞民生保障深化政務公開
(一)加強民生領域信息公開。聚焦民生實事深化公開,對教育、醫療和公共衛生等重大項目全面公開。著力公開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幫扶就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以及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等方面信息,做好政策解讀并廣泛宣傳。
(二)推進鄉村振興信息公開。著力公開鄉村振興政策信息、重點幫扶和示范創建工作信息、鄉村建設行動信息,以及各類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使用情況等信息,以公開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有關政策、資金落實落地。
(三)及時穩妥回應社會關切。加強風險研判和調查核處,前瞻性做好引導工作。及時了解和準確掌握社會公眾對政策執行效果的評價,特別是對一些反映的共性問題、突出問題,應認真研判,主動回應,助力政策完善。對已做出的承諾要迅速落實并及時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切實維護政府公信力。繼續加強涉樟政務輿情動態監測,妥善應對各類突發輿情,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三、圍繞政策文件深化政務公開
(一)推進政策性文件公開。積極完成行政規范性文件系統清理工作,并在政府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集中公開現行有效行政規范性文件,未公開的不得作為行政管理依據。加強公開后的信息管理,定期清理已經修改、失效、廢止的文件。嚴格公文辦理程序,擬制公文時,應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隨文一并報批,擬不公開的,依法依規說明理由。
(一)豐富政策解讀形式。堅持解讀材料與政策性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審簽、主動公開,在文字材料解讀的基礎上通過圖解、視頻、動漫、專訪、在線訪談、政策問答等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多種形式解讀,方便公眾理解易于傳播。相關負責人要通過政策宣講輔導、發表文章等方式帶頭宣講政策、解疑釋惑,全面準確傳遞政策意圖。探索建立政策咨詢問答庫,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對現行有效政策文件予以分解提煉,形成常見問題解答并及時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三)抓實抓細依申請公開。主動加強溝通交流,全面準確了解申請人的真實訴求,有效提高答復質量。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作用,加強依申請公開答復合法性審查,降低爭議發生率、被糾錯敗訴率。注重舉一反三,對申請公開頻次高的政府信息進行評估審查,因情勢變化可公開的要予以公開,最大限度滿足申請人的合理需求。
四、圍繞載體平臺深化政務公開
(一)暢通政民互動渠道。按照上級安排,精心組織開展好固定開放月(日)活動,創新思路,進一步擴大開放頻次,豐富開放形式,有效擴大公眾參與范圍,推動政務公開理念深入群眾、家喻戶曉,打造獨具劉公廟特色的政府開放活動品牌。暢通政府信息公開咨詢電話、領導信箱、網上留言和便民咨詢服務窗口等互動渠道,進行“互動式”公開、“面對面”解讀,進一步強化政民互動交流,增進群眾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二)積極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積極借鑒閣山、臨江鎮等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堅持因地制宜,按照鎮規范化標準化有關要求和標準在轄區內所有村(社區)委全面完成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鎮黨政辦要加強指導和督促。各村(社區)要參照天佑、南保村逐步開設政務公開角等線下專區活動,完善公開方式。
(三)推動政務公開體驗區建設。堅持集約高效、方便實用的原則,著力延伸和拓展政務公開體驗區功能,設立政策咨詢綜合服務窗口,及時準確提供“一號答”“一站式”政策咨詢服務,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政府信息查詢、信息公開申請、政策咨詢答復等方面的綜合需求。讓群眾有更多便利度和獲得感。
(四)完善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運維機制。依托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大力推動數據資源匯聚融合,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開展政府系統政務類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工作群等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點贊投票、強制關注、網絡答題等行為,有效杜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五、強化工作指導和監督評價
(一)完善信息發布審核機制。各部門分管領導要加強信息公開平臺信息發布審核把關,嚴格執行“先審后發”程序,持續壓緊壓實信息公開“三審三校”責任,從政治導向、語言文字、政策法律等各方面把關。進一步提高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信息發布質量,不斷建立健全聯動把關、分級負責的信息內容審查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各類錯敏信息發布。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部門要積極履職,積極配合鎮黨政辦政務公開,主動開展工作。要梳理形成工作臺賬,逐項推動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加強業務指導。建立健全日常指導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學習培訓制度。靈活采取電話聯系、線上答疑、視頻會議等多種方式加強業務指導,每年組織1次以上政務公開集中培訓交流活動,經常性開展“點對點”指導或現場授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