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落實情況
1.按時完成糧食政企改革。2023年7月底完成了我市糧食系統政企分開,進一步明確糧食主管部門和國有糧食企業的職責和權限,理順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的關系。市糧食局作為全市糧食工作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糧食管理有關行政職能,對糧食收購、儲存、銷售、輪換、出庫等進行行政監管;樟糧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模式進行組建,作為全市糧食及相關物資收儲、經營、投融資管理主體,接受市糧食局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
2.嚴格落實糧食收儲政策。積極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提前入市收購省級儲備輪換早稻6000多噸、縣級儲備糧早稻8000多噸、超標糧早稻300余噸,帶動了轄區內各類糧企積極入市收購,確保了收購市場平穩有序,今年全市共收購早稻10.5萬噸,已收購中晚稻11萬余噸;落實承儲地方儲備糧3萬余噸,其中省級儲備糧1萬余噸、縣級地方儲備糧1萬余噸、縣級地方儲備食用油120噸,確保了儲糧保管“一符四無”率達100%。
3.認真履行行政監管職能。積極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抓好糧食收購、儲存、供應等環節監管。順利完成57家糧食收購企業信息備案,今年已監管政策性糧食出庫4萬余噸,監管外地調入樟樹定向飼料糧1千余噸,辦理涉糧行政處罰案件22起。組建專業糧食執法隊,開展夏糧收購專項檢查11次,糧食監管全覆蓋、無遺漏,有效打擊了“克扣斤兩”“壓級壓價”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營造了誠信經營、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
4.有序推進儲備糧集中管理。局黨委把推動儲備糧集中管理列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逐步有序推進。省級儲備糧全部集中存放在樟樹東站國家糧食儲備庫,縣級儲備糧逐步存放在臨江二糧庫、樟樹市三糧庫,做到好倉放好糧。
二、成效亮點情況
1.綠色儲糧入選國家試點。樟樹東站國家糧食儲備庫獲批全國綠色儲糧標準化試點單位,全國僅59家,江西3家。建設內容由富氮氣調儲糧系統、智慧信息系統、糧情監測系統、智能出入庫系統、智能安防系統、糧食數量在線監測系統六個分系統構成,實現了糧庫管理現代化、信息化,儲糧保管實現科學化、綠色化。
2.現代化糧倉有效利用。為深化糧食儲備和購銷監管體制改革,提高高標準糧倉利用率,市糧食局主動聯系中儲糧江西分公司,簽訂進口玉米租倉承儲指標6萬余噸;主動改善提高糧庫軟硬條件,爭取省級儲備糧承儲指標3萬余噸。
三、存在困難及原因
1.糧食隊伍人才斷層。糧食系統政企分開后,局機關在編在崗行政事業人員不足10人,面臨人手不足情況,部分重要業務崗位只能借用企業人員。
2.糧食監管壓力較大。糧食出入庫要監管,早中晚稻谷收購期間也要監管,任務重、壓力大,從事監管人員少。
四、2024年工作打算
1.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一是健全責任制考核機制。履行牽頭部門職責,加強與農業、水利、市管、財政、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凝聚抓好責任制落實工作合力。二是落實考核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對上級反饋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發現問題,深入剖析根源,建立問題清單、整改臺賬,逐條逐項落實整改,不整改到位不銷號。同時舉一反三,抓好整改“回頭看”,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我市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2.提升糧食協同保障能力。一是統籌抓好糧食收購工作。加強政策宣傳和市場導向引領,持續推動市場化收購,為各類主體入市收購提供信息、渠道、融資等服務。扎實做好政策性收購,會同有關部門,提前分析研判,提前部署準備,積極協調解決倉容、資金、運力等實際問題,堅決守住種糧賣得出的底線。二是維護糧油市場供應穩定。加強糧食應急保障網點動態管理,完善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加強糧油市場價格監測,密切跟蹤糧油市場動態,加強預期引導。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適當增加縣級儲備糧油規模,進一步提升收儲調控能力。結合樟樹實際和當前形勢,對《樟樹市糧食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完善,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完善糧食儲備體制機制。一是圓滿完成儲備糧輪換任務。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按照《江西省省級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及縣級儲備糧有關管理要求,保質保量完成省級儲備糧及縣級儲糧輪換任務。二是推進儲備糧相對集中管理。根據全省糧食宏觀調控需要,推進省級儲備糧和縣級儲備糧相對集中管理,2025年底前實現省級儲備糧集中存儲在樟樹市東站國庫、縣級儲備糧集中存放于樟樹市第二糧庫及樟樹市第三糧庫,建立調度高效、權責清晰、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儲備機制。
4.推進依法治糧依法管糧。一是嚴格糧食執法監管。組織開展糧食庫存檢查、地方儲備專項檢查。強化糧食流通監管,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秩序,督促政策性糧食銷售順利出庫。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加大糧食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做到文明執法、規范執法。二是狠抓安全儲糧安全生產。嚴格執行“一規定兩守則”,加強重要敏感時期的安全管控,堅決防止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密切監控關注度高、敏感性強的問題,提前做好預案,及時妥善處置。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