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樟樹工業園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圍繞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堅持“產業興市、工業強市”發展思路,以奮起趕超的雄心壯志,以真抓實干的責任擔當,努力譜寫園區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篇章。
一是堅持政治為綱,抓政治建設,促思想行動統一。堅持黨工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持續推進勤廉園區建設,不斷提升黨工委領導班子把方向管大局的能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堅持抓好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干部作風、強化干部擔當,著力提升干部綜合能力素質,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園區干部隊伍。
二是堅持發展為要,抓招商引資,促經濟總量壯大。聚焦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圍繞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推進“招商模式”創新試點改革,通過飛地招商、平臺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項目,主動謀劃和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及總部經濟項目,力爭2024年引進項目10個,總投資120億元以上,其中投資超20億元項目1-2個,億元以上項目8個。持續跟蹤一批重大項目招商線索,如山東魯北集團、東陽光集團、山東扁鵲、成都鄭源生化科技、青峰藥業等5個大項目,確保項目早簽約、早落戶。
三是堅持項目為王,抓企業投資,促發展后勁增強。一是強化項目建設。梳理項目建設任務及推進清單,建立“一周一調度”項目分析工作機制,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序,統籌發展與安全,開足馬力“大干快上”。加快衡川新能源、富達鹽化、源金科技等 20個項目竣工投產;重點推進江西匯仁、江西仁和、和力物聯、利爾康二期等26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實現項目建設“高開高走”良好態勢。二是強化跟蹤服務。繼續實行項目建設全過程跟蹤服務,對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困難、問題,積極協調部門力量,采取有力措施推進,確保項目“簽約一個,竣工一個,投產一個”。三是強化要素保障。提前謀劃“三通一平”工作,抓緊仁和原料藥及落戶項目用地土方平整,縮短水電供應建設周期,全力保障項目開工建設。
四是堅持環境為本,抓競爭優勢,促承載能力提高。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暢通“線上線下”問題收集渠道,建立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開發“贛企服”APP,推廣“宜人宜事”小程序,打通企業訴求反饋“最后一公里”。用活園區政企圓桌會、暢通園區智慧平臺、企業訴求工作群、訴求電話等多種訴求渠道,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全力做好營商工作,力爭受理率100%、辦結率100%、滿意率100%。依托“財園信貸通”平臺,強化“政、銀、企”三方關系,提升企業融資能力。加強與人社局的互動,用好園區就業服務平臺,配合企業向勞動力較豐富的村社、鄉鎮及周邊縣延伸,引導市內職業院校學生到園區企業就業,推進園區人口聚集。
夯實園區平臺支撐。一是跟進調區擴區工作。加強與省、宜春、市級等上級職能部門的溝通對接工作,力促省發改委將園區擴區調區方案報省政府批復,力爭早日獲批,不斷增強園區產業承接能力。二是提升土地保障水平。積極消化供而未用土地,盤活“僵尸企業”和“僵尸廠房”,實現“騰籠換鳥”,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與發改、國土、林業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強化項目包裝,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謀劃2024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同步推進創新大道、山峰日化周邊排水渠及道路掃尾工程。
五是堅持產業為主,抓結構調優,促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以畝產論英雄”,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引導企業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開展“零地招商”。加快破產藍恒達、贛中氯堿等企業重組工作,積極協助企業招募意向投資人,做好意向投資人服務工作。鼓勵企業整合資源,引進新技術、更新老設備,加快向先進制造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晶昊鹽化、富達鹽化、金瑞化工等技改項目、源金科技改擴建項目,促進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六是堅持底線思維,抓安全環保,促治理水平提升。堅守安全底線。全面排查企業安全問題及隱患治理,重點強化過程監管、專業監管,聘請第三方安全專家“把脈問診”,及時發現漏洞、消除隱患,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通過警示教育、約談及財園信貸通等方面安全問題的否決權,進一步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持續完善安全體系,加大無證無照特殊作業整治力度,完善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全方位守牢園區安全生產底線。
嚴守環保紅線。加大環境保護基礎工程建設力度,加大減存量控增量力度,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積極利用好園區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引入環保管家,推動園區環保專業化管理水平;加強環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與市生態環境局等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協調,針對排查的企業環保問題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要求、整改時限,實行銷號管理。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續加大對園區54個入河排污口日常監管力度,按照入河排污口分類,采取截污、納管、疏浚或污染源達標治理等措施,進行清理合并或整改規范的入河排污口,打好“凈水”保衛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