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落實省、宜春市市黨代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發改委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重大項目建設、助企紓困解難等工作中克難奮進、砥礪前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21年度城市信用工作在全省排第一、2021年度重大項目建設高質量考核在全省排第五、2021年度跑項爭資成績在宜春市排第一、2022年三季度省大中型項目建設進度考核在宜春市繼續排第一,2022年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6.5%,列全省第六。
一、2022年工作總結
1.抓落實、優服務,推動主題活動走深走實
黨建活動抓落實。形成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為主,支部學習會、發改大講堂等方式為輔的“1+N”學習體系,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學習,共召開黨組學習會21次,支部學習會12次,發改大講堂3次,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發改系統落實落地。開展抓落實活動年“三拼三促”工作,牽頭負責“項目建設攻堅工作”、“生態環境修復攻堅行動”2項重點任務,圍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堵點”大事和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民生小事,梳理形成27項抓落實具體事項,182個階段性子目標。現已完成具體事項8項,階段性子目標166個,占總進度的89%。利用“學習強國”“江西干部網絡學院”“贛鄱黨建云”等學習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充電”?,F“江西干部網絡學院”人均學分達到55分,“贛鄱黨建云”黨員周登錄率達到100%,“學習強國”日均積分達到43.6分,月通報排名長期排在全市前十。
2.建機制、保穩定,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牽頭制定《樟樹市服務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對注冊且稅收繳納在樟樹市的規上服務業企業,每年拿出5000萬元進行獎勵,根據獎勵情形不同,企業可獲得1-50萬元的不同獎勵支持。截至10月底,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共89家(其中月度新入規企業6家),今年以來我委通過三次排查摸底,共收集到73家擬升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其中擬月度升規10余家),成熟一家及時發展一家。二是制定措施為企業紓困解難。牽頭制定《樟樹市關于降本增效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樟樹市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攬子政策,采用“減、免、緩、抵、退”等優惠政策組合拳,多措并舉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市經濟發展持續向好。截至10月底,我市紓困解難45條和其他惠企政策累計兌現金額14.93億元。三是做好全市能源保供工作。加強天然氣中長期合同履約工作,督促我市轄區內港華燃氣、瀚藍做好合同簽訂、履約,保障全市用氣穩定;通過開展電力可中斷負荷獎勵報名,修訂全市有序用電方案,組織開展有序用電方案應急演練,分類制定用戶輪停方案,在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等困難時刻保障全社會用電平穩有序。8月16日啟動有序用電,通過對藍恒達、宏宇能源等8家企業壓降負荷,晚高峰期間壓降負荷5萬千瓦。
3.重儲備、強推進,力促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項目服務有成效。成功承辦宜春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主會場活動?,F樟樹市納入2022年省、宜春市大中型項目90個,總投資764.15億元,年計劃投資251億元,總投資、年計劃投資均位列宜春市第一,截至11月底完成投資298億元,占年計劃119%,列宜春第一。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9.5億元,同比增長26.5%,列全省第六。2022年發行專債項目9個,總額度26.4億元,在宜春市各縣市區中排第一;1-10月份共爭取到老舊小區、燃氣管道改造等上級無償資金1.91億元,在宜春市排第一。通過國家審核基金項目6個,其中銀行已投放1個,投放金額1.06億元,在宜春市排第二。2022年設備貸款貼息項目通過國家審核8個,貸款額度2.43億元。中長期貸款項目通過國家審核項目34個,其中已和銀行簽訂正式貸款合同項目3個,總貸款簽約金額3.723億元,發放貸款金額0.323億元,在宜春市排第一。儲備“十四五”重大項目251個,總投資1890.96億元;提前謀劃2023年政府性投資項目64個,總投資219.81億元。分14批次通過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31個,項目總投資78.39億元,2023年專債資金需求38.34億元。
4.攻重點、破難點,助推發展動能加速釋放
一是創新驅動不斷加快。以創新驅動為動能,通過與江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等方式,整合優勢創新資源,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截至目前,我委共爭取到省工程研究中心6個,列宜春前列。組織召開樟樹市生態文明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2022年第一次全體會等5個重要會議,印發《2022年樟樹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點》等4個全市綱領性文件。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推薦申報樟樹鹽化工業基地為首批碳達峰試點。推進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庫調整工作,金虎新能源、天潤新能等7個項目納入2022年江西省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庫。
存在問題:一方面投資內生動力不足,優質項目儲備不足,部分項目因能耗指標、用地指標、安評等問題無法按期開工、無法入統,缺乏產業層次高、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旗艦型項目。另一方面投資效益有待提升。新簽約項目開工率、投產率不理想,未發揮實質性效益,從儲備2023年重大項目和專債類項目來看,部分項目叫的響亮,確未有實質性進展。
二、下一步打算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市發改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宜春市委各類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迅速行動、團結奮斗、狠抓落實。
1.以經濟為重,推動全市經濟運行持續向好
加強經濟分析。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嚴格落實經濟運行監測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經濟發展動態、產業發展方向、國家政策導向的研究,重點抓好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指標調度,努力保持宜春市前列。
2.以發展為要,推動中小企業增添新活力
一是全力推進惠企措施落實。推動《樟樹市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帶動實體企業投資預期收益率上升和居民預期收入增長,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確保樟樹市經濟繼續在宜春領跑。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技術與特色優勢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使數字經濟成為樟樹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主引擎。重點以仁和堂、冰燃傳媒等新經濟新業態企業為引領,加速建設江西金虎保險設備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等項目。
3.以項目為王,推動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一是超前謀劃項目。緊扣國家政策支持的方向,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常態化做好項目謀劃儲備,形成“儲備一批、發行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二是用心服務項目。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繞項目轉”,著力加強土地、資金、用工、能耗等各類要素保障,以“店小二”“保姆式”服務確保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4.以改革為先,推動發展改革釋放新紅利
一是深化社會信用體制改革。完善部門聯合獎懲機制,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對“紅名單”主體給予融資優惠、審批綠色通道等聯合激勵,探索信用場景應用,與市政府金融服務中心等行業主管部門有效溝通,推進信易貸、信易健、信易購等“信易+”場景的創新應用,提升大眾信用獲得感。二是深化價格體制改革。落實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的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健全價格監測預測預警系統,一體監測重點商品生產、運輸、銷售、成本、價格動態,加強綜合研判和趨勢分析,強化風險評估和預測預警。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招投標方式,實行“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打通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最后一公里”,為交易主體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的交易環境。
三、有關意見建議
(一)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市上下嚴格按照《樟樹市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若干規定》提前謀劃項目,做精做細前期手續,應報盡報,做好項目入統,做大固定資產投資。嚴肅考核機制,對重大項目實施清單化調度管理,每季度對全市19個鄉鎮(街道)納入調度的重大項目打分考評。
(二)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發揮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確保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進,科學制定碳達峰路線圖、時間表、項目清單、任務舉措,壓緊壓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處理好能耗雙控與保民生、保發展的關系。在產業招商更加注重產業特色、能耗限度、環境保護等方面,發展綠色招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嚴控“兩高”行業盲目發展。
(三)全力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積極對接南昌市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做好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市場體系等規劃銜接,提升基礎設施聯通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結合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依托南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打造面向都市圈的中醫藥健康養老目的地。加強與都市圈優勢產業對接,探索共建跨區域合作產業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