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24年,我市規上工業增加值69億元,同比增長5%,營業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14.2億元,同比增長5%。
1.以鏈長制為抓手,提升集群化發展水平。一是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和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加速建設中藥材產業數字化平臺、國家工信部全國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著力打造“數字藥都”;二是著力完善產業集聚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對產業和企業的指導、協調與服務。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進設計、研發、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支持華星檢測、金屬家具檢測中心業務拓展,提升產業公共平臺服務能力。
2.以項目為引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按照“高大上、鏈群配”思路,緊盯產業鏈關鍵節點重大項目建設。牢固樹立為企業服務是“自家事”的理念,安排專人做好工業項目調度工作,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為工業項目入統做準備,做到投資項目“顆粒歸倉”;落實惠企政策,實施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貫徹落實《樟樹市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方案(2022年-2025年)》等惠企政策,發揮政策、資金導向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工藝生產流程,改造落后生產設備,推廣先進技術和工藝,提升產業綠色發展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技術裝備投資力度,積極引進核心技術和高精尖裝備,推動傳統產業向制造業高端攀升。
3.以創新為引領,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一是做大做強仁和集團、金虎集團、晶昊鹽化等擁有核心技術、具備領先優勢的龍頭骨干企業,按照“一企一策”扶持企業開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攻關、產業鏈延伸等,打造一批鏈主企業,大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二是用好產業發展政策,加快培育規上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采取“揭榜掛帥”等制度,推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鼓勵企業申報省級新產品,引導企業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三是大力實施“機器換人”升級版政策,推進中醫藥、金屬家具等重點產業鏈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以建設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標準,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積極培育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4.以運行為重點,抓入規增強后勁。一是加強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高運行監測質量;加強與統計、供電、稅務等部門的溝通對接,按照新的工業增加值增速評估方法,抓好評估指標的協調性、匹配性和科學性,重點做好工業用電監測分析。二是加強擬入規企業的摸排力度,重點摸排近幾年招商引資投產的新項目,篩選出一批優質小微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制定個性化入規方案,力爭2024年新增15家。
5.以行業監管為準則,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積極做好工業污染防治專委會辦公室工作,按照工業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加強調度,督促各相關單位穩步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定期、不定期組織鄉鎮(街道、場)開展全面排查和重點巡查,加強對轄區企業的日常監管,做好排查臺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