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城市危舊房改造工作,聚焦群眾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的民生期盼,以政策為綱、以民生為本、以高效為要,有序推動多個片區危舊房改造項目落地。近期,福城街道農科所宿舍危舊房改造安置簽約分房工作順利完成,為全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提供了 “民生樣本”,也讓更多群眾切實感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政策筑基:精準施策,織密民生保障網
樟樹市此次零星危舊房改造工作,嚴格依據《樟樹市城鎮零星危舊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實施方案》及配套安置細則,針對不同片區危舊房的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且貼合群眾需求的安置方案。以福城街道農科所宿舍改造為例,該片區危舊房因建設年代久遠,部分房屋存在安全隱患,且業主對產權置換的需求迫切。為此,在改造過程中,明確將 “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業主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核心目標,同時兼顧公平與效率,既保障了業主的居住權益,又確保了安置工作的合規有序。
在房源保障方面,統籌協調名和花園、江南花園等多個小區的剩余房源,根據農科所業主的置換面積與預選意愿,細化戶型匹配標準。名和花園提供 88 戶型、100 戶型、120 戶型等多種選擇,江南花園則涵蓋 75 戶型、95 戶型,豐富的房源類型滿足了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
流程提效:陽光操作,讓群眾安心放心
“從公示到選房,每一步都看得明明白白,政府考慮得很周全。” 參與農科所安置的業主感慨道。為讓安置工作全程公開透明,樟樹市嚴格規范工作流程,將整個安置過程拆解為公示、簽約、搖號選房、結算交房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明確時間節點與責任主體。
在公示階段,通過社區公告欄、小區門口等多個渠道,對安置方案、業主置換面積、預選戶型等關鍵信息進行為期 10 個工作日的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及時受理并復核異議申請;簽約階段,業主憑身份證、房屋產權證明等材料即可辦理手續,工作人員現場講解房源細節與補償標準,讓群眾 “帶著疑問來,揣著明白走”;搖號選房環節,邀請社區工作人員、業主代表共同監督,通過 “先確定入場順序、再確定選房順序” 的兩步搖號法,確保選房過程公平公正,結果現場公示,杜絕 “暗箱操作”;結算交房階段,僅用 20 個工作日便完成差價結算、裝修補償申領、交房手續辦理等全流程工作,大幅提升了安置效率。
此外,針對業主關心的補償與費用問題,樟樹市嚴格按照房屋征收補償政策執行。裝修補償按指導價核算,折舊項目以 50% 成新率標準計算;過渡性安置費精準區分 “唯一住房” 與 “非唯一住房”,為唯一住房業主發放3個月的安置費并一次性到賬;差價結算清晰明了,超出置換面積部分按正常標準繳費,讓群眾每一筆支出都 “有理可依”。
溫情服務:破解難題,彰顯民生溫度
在推進安置工作的過程中,樟樹市始終將群眾的 “急難愁盼” 放在首位,針對特殊情況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用溫情服務化解安置難題。對于農科所宿舍涉及的單位公房,區分 “閑置” 與 “正常使用” 兩種情況,閑置公房征收不予補償,正常使用公房原則上不予補償,確有特殊困難的則按 “一事一議” 原則報市政府審批,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于有內部調換需求的業主,允許在選房結束后 15 個工作日內提交書面申請,經街道審核備案后即可辦理調換手續,滿足群眾的個性化居住需求。
為讓老年業主、行動不便業主等特殊群體順利完成安置流程,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講解政策、協助準備材料,搖號選房現場設置 “綠色通道”,結算階段提供 “一對一” 費用核算講解服務。同時,建立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安排專人及時處理房源分配、費用結算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安置工作平穩推進。
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推動改造有序開展
農科所宿舍危舊房改造安置的順利落地,不僅讓該片區業主實現了 “從危舊小房到明亮新居” 的轉變,更為全市其他零星危舊房改造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我市其他片區危房改造項目正參照農科所安置的 “政策精準化、流程陽光化、服務溫情化” 模式,結合各片區實際情況有序推進。
下一步,樟樹市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優化安置方案、提升服務效能,加快推進全市危舊房改造工作,讓更多群眾告別 “憂居”、實現 “宜居”,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持續書寫民生幸福答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