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何玉倩委員:
你們在市九屆政協六次會議期間提的“關于樟樹市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建議”的提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已交我局辦理。收到議案后我局高度重視,立即與發改委、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經綜合匯總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些年,樟樹市大力推進城市建設項目,改善民生。正如您所說,在城規劃市和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規劃設計理念滯后、科學性和嚴謹性不夠,部門間溝通協調不力、工程建設監管乏力、重復建設多,市區噪聲污染和大氣污染較嚴重、安全隱患多等問題。為了減少這些問題,將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進:
一、完善規劃決策機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1.完善規委會決策機制。一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兼任規委會主任、實行“雙主任負責制”的樟樹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強化黨委政府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領導;二是將公開聘請一批專家代表委員和公眾代表委員,參與規委會的各項議題,建立規委會“部門決策+專家論證+公眾參與”科學決策機制,加強社會公眾參與和民主決策,充分聽取群眾的聲音和需求。
2.引入高水平規劃技術團隊。我市與省內知名規劃編制單位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引入高水平專業技術力量,為樟樹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規劃咨詢、技術支持和決策參考,提升整體規劃水平。
3.堅持開門編規劃。我市各類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均應充分征求專家和公眾意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橫向聯動,協調各方意見,做好規劃的公示公開工作,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
二、補齊規劃短板,加快推進相關專項規劃編制
1.自然資源局正在啟動編制《樟樹市中心城區對外交通和貨運交通專項規劃》,系統梳理我市現狀對外交通系統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降低貨運交通對中心城區的負面影響,推動樟樹市建設高效、便捷、安全、經濟的城市對外交通系統,促進交通物流協同發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打造內陸地區服務“雙循環”交通樞紐城的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2.當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聯合印發《推動城市地下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改造實施方案(2024-2028)年》,未來5年,全國將系統開展城市地下管網管廊體檢,科學制定建設改造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及設施建設改造工作。要求編制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及設施建設改造實施方案,目前我市已完成《樟樹市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及設施建設改造實施方案》編制,將有計劃地統籌推進供水、供電、燃氣、雨污管網等各類地下管線設施改造工作。
三、完善項目建設實施機制,減少重復建設
1.市住建局根據《樟樹市城區道路開挖管理辦法》,提前半年收集各單位上報的城區道路開挖計劃,并召集建設、規劃、公安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和供水供電供氣等業務部門討論論證,形成統一意見后報市委市政府批準實施。
2.市交通運輸局在推進新G105改線項目過程中多次召開項目推進會,并深入現場實地踏勘,成立了項目前期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單位前期工作職責,前期多次組織各相關部門召開項目意見討論會,針對路線線形、道路斷面等問題進行不斷優化,并與豐城市完成路線方案對接工作,基本確定了對接點(觀上鎮龍池下埠村),最終過經市長辦公會和四套班子會討論,會議原則上同意K線方案。但按照推薦方案用地總面積約1106畝,道路占耕地面積約771.132畝,已超出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報建范圍(總面積不超過1050畝,耕地面積不超過525畝),報地工作無法開展,且我市境內涉及壓覆礦、涉軍鐵路等問題。下一步將加強與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豐城市進行溝通協調,加速推進各專項報告編制工作,待解決用地問題后,盡快將工可文本提交至省發改委和省交通運輸廳進行審批。
衷心感謝您對我市自然資源工作的關心支持。
樟樹市自然資源局
2025年7月1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