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智華委員:
您在市九屆政協三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關于解決部分鄉村公益性公墓現狀及建議”的提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已交我局辦理,現答復如下:
嚴智華委員,您提出的建議非常具有建設性和代表性,這也是我局近幾年來重點關注的問題。殯葬改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現實所需,中央有部署、省市有需要,群眾有呼聲。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推進殯葬改革批示指示精神,推進殯葬設施建設,暢通群眾骨灰安葬出口,樟樹市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管理的實施方案》(樟府辦發〔2019〕19號)和《樟樹市農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驗收辦法》(樟殯改辦發〔2019〕2號)等一系列文件。按照“政府主導、節地生態、綠色環保、減輕負擔”的總體要求和“科學設計、合理規劃、相對集中、分期實施”的原則,規劃以市級公墓為主、鎮村級公墓(骨灰堂)為補充的建設管理模式。通過建設單位申報,我局與自然資源局、規劃院、林業局等部門現場勘察聯審聯批,指導各鄉鎮(街道、場)嚴格按照江西省民政廳八部門《關于印發江西省殯葬改革設施建設指南的通知》(贛民發〔2018〕9號)規定的建設標準穩妥有序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嚴禁隨意改變墓座方向、立樹碑等。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城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91個,其中市本級4個、鄉鎮級7個、村級180個,完善了道路硬化、停車場、焚燒池、綠化等配套設施,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居),滿足群眾“葬有去處”和“遷有所葬”的需求,并以公益性模式惠及全市群眾。按照“誰建設、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十有”標準,建立管理長效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公墓(骨灰堂)日常事務管理和接待服務、車輛停放安排,指導群眾文明治喪、文明祭祀,及時清理祭祀物品和雜草,搞好綠化美化環境,保持公墓園區干凈整潔。
由于樟樹市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耕地保護壓力大,墓地(骨灰堂)建設項目選址、用地調規程序復雜,造成公墓(骨灰堂)選址困難,有的地方出現選址不科學,甚至少部分墓地占用耕地或林地,建成后利用植樹遮擋和綠網遮擋,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被航拍到的風險。加上部分鎮村受制于經濟狀況,資金緊張,公墓(骨灰堂)建設規模偏小,特別是一些自然村組建成的公墓,配套設施不完善,如入墓地前一段路是鄉間未硬化的便道、墓地綠化率低,墓地管護人員責任心不強,經常不到到崗,環境衛生臟亂差,還有個別村出現了不讓別村送葬隊伍經過本村的舊習。對此,近幾年來,市委將殯葬改革工作納入到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由市委考核辦進行量化排名,年終作為單位績效考核評先評優重要依據之一,切實樹立起獎優罰劣的鮮明工作導向。與此同時,我局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提升殯葬改革成果:一是加強宣傳。加強殯葬改革法規政策的宣傳引導,通過黨員干部等示范引領除舊革新、厚養薄葬、文明安葬,推進殯葬改革成風化俗,樹立社會文明新風。二是強化督查。每季度開展明察暗訪,建立通報制度,對發現的問題,限時整改落實到位。三是加大投入。利用中央、省、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基礎設施偏差的農村公墓改造提升。四是強化管理。嚴格落實一公墓一專人管理,負責公墓(骨灰堂)日常事務管理和接待服務,為群眾提供美麗舒適的生態安葬環境、祭祀環境。
嚴智華委員,您提出的建議既充分肯定了樟樹市殯葬改革取得的成效,也指出了一些地方存在著殯葬改革不徹底、不到位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較好的建議,今后,我們將在工作中加強研究和吸收借鑒。
專此答復
衷心感謝你們對樟樹市殯葬改革工作的關心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樟樹市民政局 7362827
附件: